5月21日我们来到博洛尼亚。它以创建第一所中世纪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闻名于世界教育界。按一般史料所载,博洛尼亚大学始建于1067年,1158年经夫累得克一世(Frederick Barbarossa)的敕命,成为正式的大学,以研究罗马法著称。著名的法学家欧内乌斯(Irnevius)曾在这里讲授《民法大全》;宗教法学家格雷先(Gretian)在此编辑了《教会法汇编》。但是1988年9月欧洲各大学曾经在这里庆祝该校成立900周年,创建日期是如何计算的,就不得而知了。当时欧洲300多所大学校长、著名教授和学者会聚在这里,世界各国著名大学都派代表去祝贺,时任我国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曾出席了那次庆典。庆典期间还发表了《欧洲大学宪章》宣言,对20世纪末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据悉,三年前它又提出了改革的新举措,把本科阶段独立出来。这里要说明一下,欧洲的大学大多不分本科和硕士阶段,所以一般都不设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博洛尼亚大学三年前提出的改革,对欧洲各大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大学都在酝酿这种改革。也由此可见,博洛尼亚这所古老的大学至今还不断焕发着青春。
这所大学坐落在博洛尼亚城中心东北的萨帕尼街(Via Zamboni)上,没有统一的校门,一座座学院分布在街道的两旁,街道边上、学院的门口摆满了各种兜卖纪念品的小摊。拿现代大学校园的标准来看有点不像大学。我们首先走进法学院,那是三层楼房的四合院,院子里三三两两地聚集着许多年轻人,有的拿着书,有的拿着笔记本,上面用彩色笔画得花花绿绿。杰克和他们交谈,得知原来是法律系二年级的学生,正在等待考试。教育系在旁边另一座楼房里,进门就是一条长廊,门口柜台里坐着一位女士,像是传达室或问讯室,但我们进去却无人阻拦。廊上墙壁上有如布告栏,贴满了课程表和各种通知。楼上就是教室和研究室了。楼梯很古老,树立着罗马式人物雕像。旁边一座楼是信息系,格局基本相同。大致都建在十七八世纪。主楼在街道的南面,建于16世纪,现在主要做图书馆用。楼里廊上树立着在这所学校任过教的著名教授和学者的胸像,但丁的胸像就立在图书馆的门口。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讲到高等教育发展史,总要讲到这所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大学,到这里来参观,心里不免有点“朝圣”的感觉。
从这所大学就可以看出,博洛尼亚也是意大利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市的建筑也很有特点,街道两旁的楼宇都有廊檐,有点像我国广州的街道,但要比广州街道的廊檐宏伟得多。廊檐很宽、很高,顶部呈拱形,配着廊边的大柱,有点像教堂的拱顶,大概是哥特式的建筑,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我们还参观了那里的圣彼得洛尼奥(S.Petronio)大教堂,建于十四五世纪。离大教堂不远是一座建于12世纪的双塔。双塔呈正方形,有五六米见方,上下一般粗,有如两个石柱矗立在去博洛尼亚大学的街口。双塔并不是一般高,高的一座高97.2米,矮的一座只有它的一半,47米,而且已经倾斜。可惜地方太狭窄,无法把这个双塔照下来。中世纪时期的建筑在这个城市比比皆是,无法一一记录了。
下午我们在回威尼斯的路上又到了意大利北部另一个古城帕多瓦(Padova),参观了迄今为止我们看到过的最大的教堂。教堂中除了中心大礼拜堂以外,两边还有无数个小礼拜堂,有如现在会议大厅中套有许多小会议厅。祭台后面保存着安东尼奥皇帝(St.Antonio)的牙颌,左边中间一间存放着他的石棺。许多善男信女在那里献上鲜花,手扶石棺祈祷着。
帕多瓦有一个大广场,呈圆形,约有足球场大小,四周小溪围绕,有几座小桥通向街道。小溪的两岸树立着大约36对人物雕像,共72尊(也许还要多一些,数了几遍数不过来),非常壮观。
从大广场出来进入闹市区,已是傍晚8点钟,进入另一个小广场,那里聚集着上千人,旁边还有警车。我们以为有什么重要集会,一打听,说不是什么集会,而是天天如此,大家到这里来消闲、交流,多数是大学生,手里拿着饮料,三三两两在交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