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1]
一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有的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努力,就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没有教好。其实,一个人在他成长过程中,总要接受来自三方面的教育,这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俗话说,“先入为主”,家庭教育给儿童的印象最深刻、最牢固。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学习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习惯。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继续下去;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了不良的教育,从小养成了不好的思想和习惯,那么进入学校以后,学校就要对他进行再教育,矫正他的错误和缺点。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幼年时期,教育儿童是不那么困难的,但是,再教育就要困难得多,就要付出更大的力量,更大的耐心。另外,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计划和内容要求父母,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多。特别是儿童总是把父母当作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该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每个父母都要学习这门科学,懂得家庭教育的规律、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家庭中受到科学的良好的教育,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父母对儿童的健康负有重要的责任。现在父母对子女的营养都比较重视,但是,光注意营养还不够,还要注意对儿童进行卫生教育,养成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也很重要,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去散步,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或者郊外游玩,这样做,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通过郊游活动使孩子增长知识;稍大一些,可教孩子游泳,增强孩子的体质,为他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但是,我们也往往看到,有些父母缺乏儿童生理、卫生、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使儿童养成不卫生的习惯,饮食不定时,挑食吃,甚至弄得孩子体弱多病,影响了健康,妨碍了学习。
父母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现代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大脑的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出生后第五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到两周岁的时候,大脑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成长过程。许多研究说明,在生命的头四年时间内营养不良使儿童到入学年龄时表现得智力平庸。但是,营养不是唯一的条件,缺乏教育或者教育不良,即使儿童的生活条件很优越,也会使他的大脑受到损害。这些研究都说明,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所谓早期教育,不是让幼小的儿童认识许多字,学会算几十以内的算术题,而是要发展儿童的智力。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世界,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儿童幼年时,父母可以购买或者制作一些有启发性的玩具,给儿童讲解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童到四五岁的时候,知识丰富起来,疑问也多起来,常常喜欢问长问短,说明他有旺盛的求知欲,父母要注意保持和发扬他的这种求知欲,耐心地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表示不耐烦,甚至于有时候还因为问题提得不恰当而呵责他,这样儿童的求知欲就会被扑灭,儿童智力发展的道路就会被截断,这是十分危险的事。
儿童的智力早期得到了发展,就给入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去学校学习一般就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儿童入学以后,学校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他传授知识,发展他的能力,但父母仍然有责任关心他的学习。要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提出合理的严格的要求,定期地督促检查孩子学习的情况。
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对待祖国、对待集体、对待劳动、对待长者、对待同伴的正确态度,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共财物的优秀品质。有的父母认为儿童的年龄还小,不注意对他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时候,儿童做了一些不诚实的事情,父母不是及时教育,反而夸他聪明、机灵。这样,儿童就会渐渐养成不良的思想和习惯,甚至误入歧途,长大以后成为社会的罪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要求一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孩子就会茁壮成长;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求不一致,不能互相配合,就会造成教育上的矛盾,互相抵消力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
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已逐渐地被社会各方面所认识到。但是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有自己的规律。
首先,家庭教育要符合青少年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教育活动只有符合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起作用。例如,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三四岁的儿童,只知道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一只白兔、两只白兔,他还没有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要具体,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来进行,切忌用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说教。又如,儿童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我们进行教育就要注意形式生动活泼,引起他的兴趣。有些父母急于求成,不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外,还增加许多家庭作业,结果适得其反,既加重了儿童负担,又影响了儿童健康,这就叫作拔苗助长。
十四五岁的少年和幼儿不同。他们的基本心理特点是:独立生活的要求很强烈,不愿意依附家长和老师,而愿意单独行动;他们好奇心很强,许多事情都想试一试。但是他们认识能力又有限,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处在愿望和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状态中。这个时期的教育特别要注意诱导,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到正确的方面去。有的父母不了解少年的这个特点,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这样不仅会压制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会产生反抗心理,拒绝教育,造成严重的后果。总之,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只有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父母亲还要把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我们常常遇到两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种是对孩子溺爱,父母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吃和穿,对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姑息迁就,任其发展,使孩子轻则养成任性、固执等坏脾气,重则因为追求享乐而好逸恶劳,直至误入歧途,这种父母名为爱子,实为害子;另一种是对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性情怪僻,也有的表面顺从,背地里干坏事,家长还以为他听话老实,等到坏事被揭露,才吓了一跳。这两种方法都很难把孩子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为此,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几方面对他提出严格要求,把热爱孩子体现在严格要求上。当然,这些要求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孩子能够做得到的。
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体罚孩子,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粗暴地对待孩子、体罚孩子,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暖,认为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从而产生憎恶一切人的错误的思想感情。我们在青少年管教所里遇到过不少孩子,都是从小失去母爱,受到父亲的虐待,由于在家里、学校里找不到温暖,他就到社会上去找,遇到坏人的引诱,就把坏人引为知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人会说,“棒头上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是封建社会培养奴隶的办法。我们现在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人,他们应该有社会主义觉悟,用棒子是打不出社会主义觉悟来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家庭教育没有教材,没有课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儿童的天性是模仿,从咿呀学语开始,就模仿父母的语言和动作。以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印入儿童的脑海里。父母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父母的坏思想、坏品德、坏习惯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子女。
家庭教育还包括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节奏,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和工作,什么时候休息,这就叫作生物钟。如果生活有规律性,那么他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精神愉快,学习工作都很顺利;如果违反了生物钟的节奏,生活没有秩序,那就会使神经系统的运转混乱,使人心情烦躁,总觉得学习和工作不顺利。大人如此,小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就要从小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规定时间做家庭作业,让孩子从小养成按时作息的有秩序的生活习惯。有些父母以为这是生活小事,让孩子自由作息,不仅影响了劳逸结合,而且损害了健康。当父母的切不可对孩子的生活小事等闲视之。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使儿童在家庭里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父母就要懂得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要有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1] 原载《山西教育》198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