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反响。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赞成,但也有些老师和家长表示疑虑。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空余时间干什么?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有的校长怕自己减负了别的学校不减白吃亏;学校不统一订复习资料了,家长学生自己去书店购买;有的学生说,减负是对学习差的学生有好处,学习好的更紧张,以后没有补习班了,只好靠自己了。各种议论都有。我想这些疑虑是对减负的目的和意义不够清楚所致。
首先要明确,减负是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不是不要负担。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负担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每天的作业量过大,学生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要根据各地出的辅导材料做许多作业,还要上补习班。每天学习的时间长达十多小时。而睡眠时间不足,没有时间玩儿,没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身体搞垮了,思想僵化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学生学业负担轻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这是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其次,学业少一些却能学得好一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消化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而学习好的学生有余力去学习他所喜欢的学科和知识。也就是说,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这种学习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同时,学生的智力、兴趣、爱好、特长都是有差别的。如果都用过重的作业负担占满了学生的时间,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就会被抑制和扼杀,将来我们可能失去一些天才。因此,减负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出各种人才。最后,减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老师也可以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更多地思考改革教学,把课讲活,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而不是单纯做题,最终是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一些作业。据说有的老师减负后没有事情可做了,似乎老师也轻松了。这是错误的认识。减负以后老师的责任更重大,要做的工作更多。首先,老师要更认真地备好课上好课,要向40分钟要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学懂了,学业负担就减轻了大半。老师要钻研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是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减负不是不要学生读书,而且要让学生从无用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读更多的书。我小时候四年级读《西游记》,五年级读《三国演义》,觉得好处很大。我的孩子也是到三年级我就让她读《西游记》,我觉得对她的想象力、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因此,在减负中,家长也要加重责任,要引导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读有益的书。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和家长都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是学业负担越重越好,质量越高。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倡过教学最优化。什么叫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北京第22中学孙维刚老师一学年讲完初中三年的数学课程,学生并不觉得负担重;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曾经一学期讲过90篇课文,学生学得很轻松。这就是教学艺术。这种艺术来源于正确思想,即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自学。所以,靠加重作业负担来求质量,不仅是极笨的办法,而且是缘木求鱼,只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还要提一下,减轻负担还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学校的学业负担减轻了,而老师和家长仍然天天絮叨着升学压力,学生的心理负担并未减轻,他就不能自主地轻松地去学习。
总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为了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主动地学,自主地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1] 2000年3月3日写于求是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