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陈德珍司长送来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开展“愉快教育”的实验报告,要我提意见。我觉得这个报告很好,出发点很正确,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前几天在国家教委又听取了上海一师附小、无锡一师附小等七所小学开展“愉快教育”“快乐教育”的实验汇报。感到这是一个好势头。说明确有不少学校认识到当前教育中的弊端,想找一条出路。这种实验值得提倡,这种精神尤其值得鼓励。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经批评过学业负担太重,教学又不得法,考试以学生为敌人,不能使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现象。毛泽东在“**”中对教育问题曾说过一些错话,但希望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却是他一贯的思想,也是十分正确的思想。“愉快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愉快教育”想让儿童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要乐于学习才能学得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有学习动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追求优异的成绩,看来包含有几件事情。这些事情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么教和怎样引起学生兴趣也有关系。”引起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愉快教育”就是要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学生对客观世界学习要求在学生大脑里的反映。学习动机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正确的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学习动机还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所谓外部动机,是指它的目的不在于学习本身所得,而是想通过学习得到其他东西,如想得到好的分数,想得到奖赏,或迫于某种压力想逃避谴责等。所谓内部动机,是指学习的价值使学生产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的内容、学习本身的吸引力引起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学习动机当然包括学习的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它们之间有联系。学习目的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对小学生来讲,培养远大的理想是必要的,但他们还不大能理解理想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就十分重要。当然,学习的外部动机也能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机。例如,有的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没有信心,但经过老师的鼓励帮助,使他有了信心,逐渐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渴求学习的内部动力。“愉快教育”就是通过快乐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喜爱学习的内部动力。
“愉快教育”不是简单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它却起到了减轻学业负担的作用。正如上海一师附小的经验中讲到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即使没有作业,学生光是坐在教室里,心理负担已经超重。如果教师能从情感教育入手,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即使不布置作业,学生也会主动地、努力地去钻研。”这是很正确的。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
当前小学生的负担过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业过多,这是有形的压力;还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就是升学的压力。后者比前者更沉重,而且是前者产生的根源。因此要真正解决学生的负担问题,还需要把他们从升学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愉快教育”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教育观念问题,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更新,光从形式上、方法上讲究,“愉快教育”是不能持久地开展下去的。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优化师生关系,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艺术。有了和谐的愉快的师生关系,再加上教师精湛的教育艺术,必然会使学生愉快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1] 1989年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