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批评[1](1 / 1)

为了使学生认真达到学校提出的要求,表扬和批评是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表扬和批评都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推动或抑制的作用。表扬和批评也是树立集体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明确地指出学生行为的是非。特别是当集体舆论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和巩固的时候,表扬和批评就有着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表扬不仅使受表扬的学生个人得到鼓舞和教育,而且给全体学生树立榜样,指出方向,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教师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运用这个手段。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该特别注意表扬。因为年纪小的孩子的活动往往带有冲动性,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他们做了好事或犯了错误,往往不是自觉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但他们的模仿性又很强,所以,应该随时肯定学生的优良行为,巩固他们的成绩,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好的,逐步自觉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表扬也不能滥用,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不然就会失去它的教育意义。在运用表扬的时候应该注意教育效果。表扬的标准应该随着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在最初,当自觉纪律还没有形成,严格要求刚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表扬标准可以放低一些,以便鼓励学生进步的信心;当自觉纪律已经形成,在严格要求已经能够顺利地得到贯彻的情况下,表扬的标准就要提高一些。如果滥用表扬,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不重视它,不珍惜它,这就不能收到教育效果。

如果学生不能认真达到学校的要求,教师就应该提出批评,指出他的行为错在哪里,提醒他以后不应当再这样做。批评的教育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集体所应负的责任心,从而克服不良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的要求。

批评可以采取单独的或当众的两种方式。应该多采用单独的方式,即教师和学生单独地面对面批评,这样可以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更细致地进行教育。但是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或者对集体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那就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下当众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错误的严重性,更加激发他对集体的责任感。

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必须慎重地运用,绝不能滥用。学生如果犯了不论大小的错误都受到批评,就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信心,或者习以为常,不重视批评,那么批评也就失去了教育作用。批评也是说服教育的方式之一,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错误,改正缺点,绝不是为了教师的个人威信。因此教师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说服,决不可意气用事,不要使学生感到批评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要通过批评使学生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但是批评是严肃的,耐心地说服并不排斥批评的严肃性和原则性。批评的时候,教师的态度应该鲜明,是非分明,毫不含糊,却又是诚恳的。

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需要特别注意调查研究,做到表扬与批评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不合情理的批评会变成简单粗暴,不合情理的表扬也反而会引起不好的效果。

总之,表扬和批评都是为了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对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表扬应该是主要的方法,批评只能是辅助的方法。而且表扬和批评都只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只有各种方法配合起来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原载《文汇报》196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