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古城苏州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来自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这次会议的苏州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可以说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年。今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讨论了教育问题,在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把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教育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问题,二是素质教育问题。关于教育公平问题,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实施免费教育、教育投入倾斜等政策;各级政府也正在采取多种办法促进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问题不可能立马解决,但正在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进展。
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则应该是我们基层教育部门和每一所学校应负的责任,是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每名教师都应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总书记还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做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个重要讲话,并把讲话的精神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与评价制度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促进素质教育的有力评价制度,素质教育就难以推行。因此,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就是素质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关于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也有明确的意见。今年9月8日,温家宝同志视察北京黄城根小学并与教师座谈,在座谈会上温家宝同志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做了精辟的讲话。他说,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他还详细地解释了什么叫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温家宝同志的这些意见非常有针对性、现实性,符合教育规律。认真学习温家宝同志的讲话,领会讲话的精神,考试和评估制度改革就能找出一条推进素质教育的出路。
素质教育与考核是不矛盾的。素质教育是目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考核是方法,是考核人才有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评价人才的方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考核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在之所以产生矛盾,是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过于功利,把考试当成了目的。教育有了两个目的,当然就产生了矛盾。考核确实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就变成反客为主,把目的和方法颠倒过来了。因此,现在的问题是要摆正考核的地位,改进考核的方法,使它真正发挥检查、督促、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
温家宝同志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考核的规律,体现了考核是为素质教育、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的。他对“三性”的解释,又具体指明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温家宝同志讲,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人的素质是综合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因此考核也应该有综合性,既考核学生用脑的能力,又考核动手的能力。温家宝同志讲,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考核也要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内容,不能只考知识,不顾其他。温家宝同志讲,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这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曲折,不能凭一时一事来评定学生素质的高低,更不能以一考定终身,需要长期的考察、综合的评定。
怎样落实温家宝同志的指示?首先还是要从认识入手,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温家宝同志的精辟讲话,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考核的关系,充分认识考核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决不能颠倒过来,把考核特别是考试作为目的。
其次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考核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考核不只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括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它是检验、督促、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工作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温家宝同志在黄城根小学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指明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要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推行素质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了解世界,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因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培养人才的根本。
再次,要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温家宝同志提出的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来改进现在的考核评价制度。中小学要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考核,考核的方式也要多样化。中小学生个别差异很大,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我们的教育要提倡平等而有差异。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每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提倡发展性评价,即重视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学生有发展、有进步,就是成绩,就值得赞赏,不能只看绝对成绩的高低。要多鼓励学生进步,不要把考核作为逼迫学生的手段。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这次年会我们收到全国报送的论文7300余篇,其中有些很好的经验。这次年会就是为研讨素质教育评价和学生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虽然时间很短,入选的文章不可能都在会上交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交流。我们这次会议专门组织了专家对话,希望代表踊跃参加。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