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借鉴苏联的模式:一种是技工学校,培养有技能的工人,主要归劳动部门管理,不归教育部门管理;另一种是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由各专业部门举办。这个体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准备了人力资源,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期间,我在燕化东方红炼油厂劳动,认识一位中专毕业的技术员,我看他技术确实很过硬,确实很能干。技校和中专确实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一制度在“**”中受到严重的破坏,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都被撤销了,因为当时认为职业学校是一种对人的歧视,没有做到人人平等。
“**”以后恢复教育秩序,但职业技术教育似乎没有恢复元气。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一批职业高中,但主要是针对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专业都是餐饮业、旅馆业等,真正技术方面的专业很少。中等专业学校大多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而且这些专科学校都想升为本科,都向普通本科院校看齐,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虽然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特别是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后,职业技术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直到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我们国家出现了“民工荒”,培养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才被重视起来。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如增加投入、免费制度、助学金制度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职业技术发展不起来,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制度问题。从观念上看,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轻视甚至歧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实际上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1)“学而优则仕”。大家都愿意考公务员,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2)好大喜功、互相攀比。家长讲面子,认为你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我的孩子考上职业学院,我在面子上就挂不住。(3)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重经典轻技术。我们考古挖出来的文物都显示出高超的技术,但为什么技术失传了呢?就是因为长期以来,这些技术只掌握在一部分工匠手中,知识分子没有总结这些技术,当然官方也不让知识分子去总结,认为技术为皇家所有,应为皇家所垄断,因此技术很难传承。(4)传统的思维方式严重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以李约瑟提出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中国还需要向西方学习呢?很多人说因为我们封建社会时间太长,但我认为这不全面。欧洲的中世纪多黑暗,很多科学家都遭受了宗教的迫害,布鲁诺就因主张太阳中心说被烧死了,但西方科学还是得到了发展。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内容重经典轻技术,我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笼统,重归纳轻演绎。我们的“四书”“五经”只讲结论,句句是真理,但不讲论证。科学是要讲严谨的论证和细致的证明的。因此,我认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科学的发展,不光是封建社会时间长。
从制度上看也有一些原因。(1)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原因是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社会,小农经济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没有太大的改变,农村里一头牛一张犁就可以耕田,老太太一根针一根线就可以纳鞋,这都是几千年不变的,所以我们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2)上个世纪末的高校扩招打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3)中等专业学校的升格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4)与企业的脱节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工厂和企业在办教育,一个星期五天有三天都在工厂里,只有两天在学校里学习。我们做不到,我们80年代的时候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专门去德国考察,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在天津开展实验,但是开展不起来,因为我们的企业不参与。(5)工资制度不合理,技术工人与管理层差距太大。这些都是制度问题。
那么出路何在?第一,政府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职业教育。
第二,应该从就业制度上加以倾斜,使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能够吸引青年报考职业技术学校。我多次提议,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应该高一些,甚至应该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这样才有吸引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到一些措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贫困家庭资助,实行“双证书”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等等。
第三,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扩大,职业技术高校采取注册录取、自主招生的办法,学生免于参加高校入学考试。现在考试制度正在改革,我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意见,这个意见有些地方早就开始实行了,如上海。高等职业学校可以考一些专业需要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等,但不用参加国家统考,实行自主招生,这样就解放了一批学生。上海前几年有一批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这一制度后,报名的人很多,有一批自己愿意动手的学生就可以投入更多时间来学习职业技术,生源质量也可以提高。现在浙江、江苏也开始实施了。我主张将来的高考应采用分类高考的形式,专科学校可以不考,本科考试科目减少,如外语就可以不考。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外语可以不用考,而是采取社会等级考试,水平达到四级或者五级就可以了。至于你是90分还是91分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达到水平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高考科目,那1分就差别很大了。这样,有些科目让学校自己来考,比如,学生要想考生命科学专业,那就考考生物;如果学生想考环境科学专业,那就考考天文、地理等。这样就能真正招到一些好的学生,现在一刀切的方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然,高考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个很复杂、很敏感的话题,高考改革最后到底怎么办,国家还没出台最后的方案,但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试点方案。
第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包括中等职业院校升入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升入本科院校,都应该互相连接起来。
此外,还要改革工资制度,增加技术工人的起点工资,争取企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