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的时候中央就打算要制定这个纲要。2006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会议就是学习教育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学习教育怎么改革。2006年的6月至11月,温家宝同志开了四次座谈会,分别是有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育管理的,来听取教育改革的意见。我认为这个《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同志多次讲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可以从2006年到今年(2010年)中央连续发布的三个规划纲要中看出中央对国家的整个规划。第一个规划纲要是2006年2月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靠科学技术,包括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
第二个规划纲要是今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要靠什么呢?靠人才,所以中央出台了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那么人才靠谁来培养?靠教育。所以最近又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教会,全教会以后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规划纲要看出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必要性。
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的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新阶段。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这里我还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规划。“十二五”规划里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过去讲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型,这次十七届五中全会讲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两字之差说明我们对经济发展方式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人们一听经济增长往往认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现在你看,报纸上很少提到国内生产总值,更多的是提到发展,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要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同时要顾及民生的改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培养大批的人才,包括一般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当然一般人才也是要有创新能力的,但还要培养一批杰出人才。所以《教育规划纲要》开宗明义,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公民素质和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全国范围来讲,教育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基石;从个人方面来讲,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从家庭方面来讲,教育就是改变家庭命运的一个期盼。强国必须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从国内形势来看,教育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振兴能力的竞争。我们要和国外竞争,说来说去取决于我们的实力。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的军事是硬实力。软实力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中华文明。现在还有人提出巧实力,就是要靠我们的智慧。这次朝鲜半岛的问题,中国就用智慧使朝鲜半岛紧张的情势缓和下来,中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从经济上讲,我们要和国外竞争,要靠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们长期以来是世界的工厂,但是我们作为世界的工厂仅仅是加工的工厂,原材料加工。技术是人家的,甚至材料也是人家的,我们就是加工,我们所能得到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一件产品几百美元,我们真正能挣到的只有几个美元,因为知识产权是人家的,品牌是人家的。我们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汽车没有自己的品牌,最近北京要搞自己的品牌。我们街上跑的汽车都是人家的品牌,人家的知识产权,所以要靠技术创新,这是从经济上讲。
从政治上讲,我们国家的政治地位在提升,重大的国际事务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就难以解决。刚才讲到的朝鲜半岛的问题,没有中国就很难解决。金融危机问题,中国在缓解金融危机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其他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反恐问题等都必须要有中国来参加。但是,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与我国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人员数量还不及印度、巴基斯坦。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公民素质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联合国秘书处最近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日,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是44131人,其中中国人只有332人。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还要多,但是我们在联合国的工作人员连1%都不到,而且我们的高管很少,具有高级职位的只有13人。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事翻译以及一些其他的专业工作。联合国职员分好几级,如P级、D级,D级我们就很少,大都是P级。非常任理事国印度(我国是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秘书处担任高级职位的有14人,比我们还多。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有49人。我们和他们相差很远,这跟我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我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人口比美国多很多,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很少,在其他国际组织中也一样。世界银行组织我们有一个高管,是首席专家林毅夫,北大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我们的人。其他组织,高级职位很少有我们的人。而这些组织的游戏规则都是由这些高管们制定的。现在我们非常需要培养国际人才,培养有国际视野,懂得这些规则,能够从事国际事务的人才。
从教育内部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等等。真的很了不起。我国有13亿人口,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但是,教育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灵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布局机制不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教育规划纲要》序言里都提到了。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问题还是很多。所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全社会的心声,全社会都在关心。现在社会最关心的是三个问题。一个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一个是住房问题,一个是保险问题。这三大问题,教育是第一位的。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