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是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用了20年的时间开展了发展教学的实验研究。他提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批评传统教育严重落后于社会和生活需要:“在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而更多的是背书。”很少培养学生创造性、独立性和首创精神。

为了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提出了五个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经常说“跳一跳,摘桃子”,也是这个意思。教学没有难度,学生不需努力,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教学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有些内容学生早已掌握,教师还在细嚼慢咽地讲,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赞科夫认为,理论知识是掌握各种技能的基础。他观察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就能掌握许多抽象的概念,理解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他认为,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更深刻,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只有从抽象过渡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赞科夫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解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学。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他认为,对于所谓差生更加需要花大力气,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不是只增加他们的操作性练习。我们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往往让他们多做题、多练习,却忽视了在他们的发展上找差距。

(二)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不同于行为心理学“刺激—反应”的理论,他要研究个体处理其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他认为学习是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不过提供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者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的惊慌,美国认为其中等教育落后于苏联,于是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改进中小学数理科教育。布鲁纳担任大会主席并做总结报告。《教育过程》就是他的总结报告。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他倡导发现法。发现法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要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其基本程序是:选定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由于发现法比较难以操作,所以没有得到推广。我们今天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其实继承了发现法的思想。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如下几点。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的知识。

(2)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而是在建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的。

(3)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力,即语言智力、音乐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社交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强弱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学生语言智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数理逻辑智力比较强。教育就要因材施教。

(六)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因此,许多问题不能只是一种结论。教学中对某一种事物的认识是多元的,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