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1995年,国家教委组织了一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院士做了题为《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特点。他说,曾经有过估算,截至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中,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还将翻一番。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每十年一次。我把他说的五次革命列表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次科技革命
由此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果我们不创新,就永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会永远落后。
(二)教育创新是科教兴国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样重要,而且教育是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都需要人才,因此,首先要教育创新,培养高质量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十六大为教育创新提出了艰巨的任务:第一,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第二,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第三,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第四,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第五,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第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完成这些任务,关键是要教育创新。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革新旧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深入教育改革,在教育制度体制上有所创新;最后要在教育内容、方法上有所创新,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两种转变,一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由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这两种转变都需要有知识和人才的支撑。教育既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劳动者、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又需要为下岗工人提供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
从世界范围来说,当今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引起了剧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已经不能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必须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在这种竞争中,谁能在科学技术上创新,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里,创新人才是关键。
(四)教育创新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给素质教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素质有哪些内容呢?人的素质可以分为遗传素质和后天获得的素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而后天获得较好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知识不等于素质,知识是会被遗忘的,素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据说爱因斯坦说过:“把学习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我没有考证是不是爱因斯坦真的说过,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做到四个正确对待,就是高素质的人。一是正确对待自然,能够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知道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人说的“天人合一”,注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二是正确对待社会,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负有责任,要维持公共道德。三是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四是正确对待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自己恐怕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但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