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中理工大学的演讲(1999年4月22日)
一、高等教育面临着挑战
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如果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算起,发展到今天(1999年)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是以1895年北洋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创办为肇始,至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几百年来高等教育的职能、结构、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每次变化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有关。但是,高等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挑战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惊人的,而且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卢嘉锡院士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基本上是每10年一次。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要求高等教育不仅内容要更新,而且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都要有根本的改变,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的专门人才。但是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十分迟缓的。许多老专家反映,今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他们在50年以前上学时的状况差不多,没有多少改变。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迟缓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势必影响人才的培养。
(二)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
首先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冷战已经结束,但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但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下降的趋势。吸毒者的增加、犯罪率的升高以及其他伦理问题日益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以上这些变革都要求高等教育做出相应的回答,做出必要的改革。
(三)文化冲突的挑战
对于我国来讲,当前还面临着两种文化冲突的挑战。一种文化冲突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的部分能够激发人们奋发图强,促进现代化的建设,但糟粕的部分则可能阻碍现代化的进程。例如,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官本位观念、学历主义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
另一种文化冲突是中西文化的冲突。我国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有些是先进的,如开放的思想、务实的精神、民主的传统,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吸收和融合。但是也有一些腐朽的,或者有些在西方是可行的,但不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则要加以分析和摒弃。如何对待西方的文明,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应该回答的问题。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对于文化——不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还是外来文化的传统,都有一个选择、改造的功能。教育不是被动地传播文化,而是要选择其中优秀的部分,并且结合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造,创造出符合本民族要求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高等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选择和改造,需要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多方面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