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先生是享有盛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他长期致力于和平、文化和教育事业,曾获联合国和平奖等多项荣誉。2006年,译者随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葛建平前往东京,参加在创价大学举行的北京师范大学授予池田大作先生“名誉教授”称号仪式,得以见到池田先生。授予仪式盛况空前,这是池田先生所接受的第二百个大学名誉称号,我国国务委员唐家璇、教育部部长周济、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均发了贺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等也发了贺信(以上人员所在职位均为2013年6月时的情况——编者按)。此外,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等政要,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世界文化名人也都通过各种方式表示了祝贺。池田先生面对四千余名青年发表了满怀**的演讲。此次庆典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恩师顾明远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从教六十余年来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也教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顾明远先生全面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学科建设,并以学者身份参与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许多重大决策,还不辞辛劳地走遍全国各地指导中小学教育实践。顾明远先生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共同会长等很多职务,但他始终坚持教师本色,只强调自己是个“教育老兵”。译者二十七年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有机会聆听顾先生为全校学生开办的讲座,因仰慕先生的道德文章,于1993年投考于顾先生门下,得以时时受其德化,闻其教诲,此乃终生之幸。

两位先生在对话之前就通过对方的著作而相识,并彼此怀有敬重之心。

2008年,正值顾明远先生八十寿辰暨从教六十周年之际,池田先生专程写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并派人参加了庆典。而为了参加同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和平与教育——池田大作思想国际研讨会”,顾明远先生也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教育是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是播送和平的种子》的讲话。两位先生于2009年开始以笔谈的方式进行对话,历时三年余。每次书信往还,他们都彼此感慨像是遇到了老朋友,感到谈得非常自然,非常投缘。由于前述的因缘,在两位先生对话的过程中,笔者有幸承担了联络及池田大作先生书简的日译汉工作,从而直接体会到了两位先生态度之恳切、治学之严谨、学识之渊博、见地之深刻。

两位先生的对话录由东洋哲学研究所在其主办的《东洋学术研究》杂志上先后分七次连载,连载时池田先生针对顾先生回信又进行了相关的回应,并请顾先生确认。2012年7月,东洋哲学研究所在两位先生的支持下将对话录以『平和の架け橋——人間教育を語る』为题结集出版。东洋哲学研究所在出版对话录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如为了增进日本读者的理解,加入了大量的解释性注解,还插入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照片,因此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该书出版后很快又加印了一次。

在此,仅就翻译中的若干问题向读者做简要说明。第一,关于体现池田大作先生基本思想的若干核心概念的译法。本书书名中的“人间教育”(日语即“人間教育”)是基于“人间主义”(日语为“人間主義”)的理念提出的。池田大作先生的“人间主义”常对应于humanism,它可对应于“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性主义”等多种汉字概念,鉴于这些概念的含义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微妙差异,故在文中均直接采用“人间主义”。日语的“人間教育”同样具有多重内涵,从根本上说,它是指以个体人为出发点的、通过改变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以达到发展和解放所有人的目的的教育,这种思想与古今中外所有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旨归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经顾明远先生提议,中文也直接沿用“人间教育”,以体现这一思想对“人”的彰显。此外,冉毅教授等中国大陆学者将“人間革命”译为“人性革命”,而鉴于上述理由以及香港已有池田大作先生的《新·人间革命》译本,故此处同样直接采用“人间革命”的译法。第二,日文版对对话的内容进行了若干增删以适合日本读者的需要。译为中文时,原则上日文版的内容保持不变,但为适合中国读者需要,个别地方适当恢复了原始对话或进行了少量改动。第三,为使中国读者了解日文版的风貌,中文版在可能的范围内保留了原书中的注释,少量注释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进行了删改。注释中引用的日文文献原则上援用原有标记形式,以利读者查找原文。

承蒙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两位先生对话录的中文版得以顺利出版。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创价大学川上喜彦先生、上野理惠女士,创价学会国际出版部和东洋哲学研究所诸先生,以及各位编辑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其炜同学参加了部分脚注的翻译、正文部分内容的补译及书稿的校对工作,在此表示感谢!因译者水平有限,难以准确生动地再现两位先生的深厚学养与传神妙语,恳请两位先生、学界同仁及读者们批评指正。

高益民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201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