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译丛”序[1](1 / 1)

比较教育在我国从恢复之日起发展到今天,已经整整20年。记得1980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育系主任,聘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胡昌度教授来系给学生开设比较教育课程,同时邀请9所大学从事比较教育的老师来听讲。胡昌度教授又单独为我们这些教师讲解了比较教育方法论的课程,并共同研讨。三个月以后,我们十多位教师商量,应该组织起来,编写一本中国自己的比较教育教材。为了编好这本书,我们把王承绪、檀仁梅、朱勃三位老前辈请出来指导。经过两年多的研讨、编写,终于在1982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可惜檀仁梅教授因病未能参加后期编写工作,所以大家不大知道他。

1981年,第三次外国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保定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决定,把1979年在上海成立的全国外国教育研究会改名为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从此,比较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1980年,我们第一次参加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日本埼玉县召开的第四次大会;1984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会成为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成员。从此,我们的比较教育也走向了世界。

20年来,比较教育研究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从简单介绍外国教育情况,深入到专题研究,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外国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版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关注着比较教育的研究和成果的出版。1979年,它最早出版了一套“外国教育丛书”,以后连续出版了几本比较教育的教科书,还翻译出版了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九五”规划期间,我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一套“比较教育丛书”,共10册。这套丛书不仅检阅了比较教育界的研究成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教育改革最频繁的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都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教育改革也有许多新经验。我国教育要改革与发展,必须了解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研究的新成果。因此,有必要把“比较教育丛书”继续编下去,以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我和王承绪教授还有一个心愿:为了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一定要把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近200年来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译出版。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比较教育论丛”,并同时出版“比较教育译丛”,我们的愿望可以实现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先出其中几部,有的已出版过,这次对译文进行修订后再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之中。

“比较教育论丛”和“比较教育译丛”这两套丛书是比较教育工作者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千年之交献给我国读者的一份礼物。我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同时,它将激励比较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在新的千年中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1] 原载“比较教育译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