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提高教师人文修养的基本途径[1](1 / 1)

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要把学生教好,教师就必须更好。教师只有一桶水恐怕不行了,还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阅读就变得更重要了。

过去,我们搞“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我每年都要给教师讲课。我一直主张,教师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如何把本学科的课教好,还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而后者才是最根本的。过去,一些教师的功利心比较强,总是想着怎样上好一门课,怎样应付考试,尤其是高考。现在,情况有所变化,大家对教师的培训都有些新想法。

教师的阅读分为学科专业阅读和跨学科阅读。我认为,要提升教师的功力,不仅需要学科专业阅读,还需要跨学科阅读。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读点科普类作品,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该读点文学作品。这种读书虽然不能直接让教师学会怎么讲课,但是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他的教学方法好了,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那么,他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师阅读十分重要,这点大家都知道,无须赘言。提升教师阅读素养,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我觉得教师阅读的落实与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大关系。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很重,压力很大。我到中小学调查,很多教师都反映没时间阅读。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以来,我们在一些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事实上“应试教育”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许多改革依然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教师想到的总是如何让学生考得好,很少考虑怎样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这是当前的一个最大问题。教师自己当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总感觉到没时间读书。所以我觉得,当前,要想促进教师阅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教师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而在于怎样通过基础教育改革,让教师的阅读得到有效落实。

我们搞出版的也好,搞教育研究工作的也好,都有责任想办法给教师提供优秀读物。我在十多年前曾和钱理群先生一起主编过一套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书一共五本,不只有语文,还包括自然和科学。这套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截至目前,已经再版多次。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媒介时代,我们的阅读不仅有纸质阅读,还有互联网阅读。我们要把线上、线下阅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出版好的纸质阅读材料;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来引导教师阅读。

教师的阅读能带动孩子的阅读,孩子的阅读也能促进教师的阅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我的家乡在以华西村而出名的江苏省江阴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儿的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了,但农村的文化氛围很差。有的人家已经有三层小楼了,可是家里没有书,没有报纸。有一次,我回家乡,到了当地一个小学,学校要求小学生的家里有个小书房,有几本书,他们请我题字,我就写了一句“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这句话,我当时并没有特别地考虑,结果这句话带动了整个村子的人阅读。当时是一个小书房,有几本书,后来村子里家家都有了图书室。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想说的是,学生的阅读也能促进家长、教师的阅读。明天是读书日,去年的读书日,我正在濮阳,我到濮阳本来是去一个学校,碰巧濮阳市成立全民读书协会,邀请我去参加开幕式。可见,教师的阅读不仅能带动学生的阅读,也可以带动全民的阅读;反过来,全民的阅读也能促进教师的阅读。

[1] 原载《教师阅读与基础教育》,济南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