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了解一点真实的美国教育[1](1 / 1)

——《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的政策与做法,有些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有些是失败的,需要我们避免;有些虽有成效却不符合我国实际,我们不可盲目照搬。我们究竟要向美国高等教育学习什么?对此,王定华先生新著《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做出了回答。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已告别象牙之塔,让广大民众可望可即,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现有各类高校4 000余所,在校生逾1 700万人。近年来,美国一方面提供各种资助,努力让更多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变化,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改善高等教育治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我国在积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中,有必要放眼世界,切实了解各国相关基本做法与成败得失。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和强国,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做法值得观察和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是王定华的新作,也是其《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的姊妹篇。这两本书是作者长期坚持教育研究工作的最新结晶,是作者多次访美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坐标轴上对美国教育进行了介绍分析,涉及国人较为关注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并收录了丰富多彩的实例,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科学性与可读性的交融。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对美国教育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发现美国为保持其高等教育的世界领先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是强调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格局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就对未来就业者的知识结构、胜任多种职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美国许多大学加强了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必修人文和自然学科的基础课程。还有许多大学设立专项资金,成立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文理学科交叉渗透,积极推进边缘学科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是提升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容易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问题,许多大学呼吁重新反思大学使命,提出将教学置于大学核心地位,激励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的大学设立了“优秀教学奖”,改变以往基础课由博士生承担的做法,鼓励知名教授进课堂,为低年级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了解各学科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指出,教学研究也是科学研究,是大学教授的基本职责。

三是普遍建立学生辅导制。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产生学习方式转变、选课及专业定位等方面的困惑。建立学生辅导制可以帮助新生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新生还可以通过辅导教师结识其他高年级学生,融洽学习气氛,扩大交往范围。

四是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美国许多大学实行每学年三学期制度,学生两学期参加校内教学活动,另一学期走出校门从事社会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较早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协助开展动手实验,一起撰写科研论文,在实操中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五是加强和改善质量评估。各州对其公立高校本科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质量评估。同时,全美六个地区性高校资格认证机构定期对公、私立高校进行资格再认证。为保障质量,各州教育部门或专业评估机构定期开展高校教学绩效评估,主要内容有:高等学校招生数与毕业率;学生获得学位的比例与时间;学生巩固率与保留率;学生从两年制转到四年制学院,或从四年制学院转到两年制学院的比例;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师生比与教师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多数州将评估结果与学校经费拨款直接挂钩。在校内,考试仍然是校方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不仅有例行的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科还举行月考。当然,考试的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答题或完成规定作业、撰写课程论文等。各门课程的期中考试时间有先有后,但期末考试时间则是大致统一的,通常利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是课程教学评价,由全体修课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当然,美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还有许多,对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学术型院校或应用型院校,策略也不一样。加之大学高度自治,办学招数各显神通,故而欲知详情,需要大家读读这本书,并由此扩展开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新变化开展长期深入研究。

这本书以考察高等教育质量为主线,抓住国人关心的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夹叙夹议,逐一展开,对美国高校类型、招生录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通识教育、大学科技、大学校长、大学教师、大学董事会、大学评议会、常春藤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介绍和较为深入的分析,还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未来走向做了回眸与展望。书中内容体现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独特视角,既有理论性,又具可读性。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读者有新的启发。

王定华最初是学比较教育的,青年时代曾受教于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滕大春先生并获博士学位。我与王定华相识已久,20世纪80年代曾主持过他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1986年他在河南大学执教;1994年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2000年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2003年起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处长、副巡视员、副司长;2012年起先后任基础教育一司司长、教师工作司司长。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多部专著,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政策、一流大学建设、中美比较教育。他曾经驻美多年,又长期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因而他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现状有深入研究,又了解中国国情,知道国内读者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教育研究,包括美国教育研究,勤于思考和笔耕。2008年,我曾为他的《透视美国教育》写过序,今天再为其《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作序,十分荣幸。

[1] 原载《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