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言行至关重要[1](1 / 1)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一方面要开展老少边穷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攻坚战;另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要使各地区教育得到均衡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教育机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具体向学生施教的主体。教育方针能不能贯彻,素质教育能否推行,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呼声已经在中国大地响起。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水平;二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高尚的思想品德,其中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前两项大家比较重视,师德的要求却往往被忽视。其实,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统帅。一名教师如果师德不高,即使业务能力很强,也教不好学生。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受益终生。师德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言行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说,敬业爱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特别是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容易做到。教师往往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喜欢所谓“好学生”,歧视所谓“后进学生”。教师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常常把气撒在学生身上,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当前,升学竞争压力很大,不仅学生有压力,教师也有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不少教师不是想法减轻这种压力,而是向学生施加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很难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很难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习的兴趣,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师生关系和谐还是紧张,往往由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造成。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

高孟元同志就是注意到这一点,撰写了《教师言行规范》一书。他把书稿寄给我,我看后觉得很好。该书结合教育实际,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提炼、概括出师德的规范性要求,用中国传统的四言句法,整理成篇,同时还做了一些解释,生动易记。篇幅不大,内容丰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该书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更突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使师德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能促使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认同,语句易于入耳、入脑、入心,可以作为教师的座右铭。

记住些教师该有不该有的言行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只有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念,才能理解该书的精神,遵照该书的规范,调控自己的言行。

[1] 原载《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