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1 / 1)

高益民:关于学习的本质及特征,各国有很多争论,如学习要不要快乐,学习和快乐能不能统一,为什么这个时代要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什么中小学生要进行探究式学习,等等。教师把考虑好的内容教给学生,不是更快吗?

顾明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愉快也好,刻苦也好,都是学生的事,都应该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30年前,北师大附小等7所学校提倡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我很赞成。愉快学习不等于不要学习、大家打打闹闹。所谓愉快,不是老师给学生一块糖让学生感到愉快,而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有了兴趣才会刻苦学习。愉快学习和刻苦学习没有矛盾。但当时很多人不同意“愉快学习”的提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愉快是一种情感,是感情表现;刻苦是一种毅力,是意志表现。有丰富情感,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布鲁纳说,学习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所以我提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愉快了,刻苦学习后获得成功,更增加了他的愉快。

佐藤学:我到过很多所中国学校,几乎每所学校的墙上都写着要学会学习。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意思,可以理解为学习是痛苦的,但无论多么痛苦都要坚持。当然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学习海洋里有很多宝藏,再苦也要学。

关于什么是学习,学习有什么特点,我读了很多西方的、日本的著作,发现它们都用旅行比喻学习,我就明白了,学习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学习了这些理论,我就形成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旅行。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任何学习都需要谦虚,对什么都要虚心。我经常把这两方面当作学习的本质,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倾听。只有相互倾听了,才能共同行动。

刚才主持人问,为什么要共同学习?我说,一个人的学习不叫学习,教师必须改变。“学”的繁体字,上面的部首表达文化传承,就像祖先的灵,下面的部首像学习的同伴,两边的部首像教师的手。我上次到山东师范大学,有人说,他们对“学”的繁体字的解释与我不一样。他们认为,学习上面的“爻”,代表的是鞭子。

顾明远:学习需要共同学习,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不能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学,学习要有一个共同的环境,学生需要互相启发、讨论,在集体学习中学到谦虚、合作精神。当前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创造发明都要靠集体。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人们对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解,实践中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小组讨论,我观察了很多课堂,发现小组讨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个小组里,总有几个孩子很积极,但也有一两个一句话也不说。

再如,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找资料,不是自己做了练习就是学习了。对“学而时习之”有两种解释,一是学了之后要复习,二是在适当的时候复习才有效果。

高益民:还有一些教师提出,学生那么小,怎么合作、怎么探究?探究哪有老师教来得快?

佐藤学:听了顾老师对“学而时习之”的解释,我很有同感。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特别害羞,在人面前几乎不能说话。爸妈非常担心我,觉得他们不在了我就活不下去了,他们就想让我学修表,因为修表不用跟人说话。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完全由自己学习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10年前,我看到过中国学校的小组学习。这次来中国,小组学习似乎成了浪潮。在小组学习中,不能去确定小组组长,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这种学习小组成功的做法是每一组3~4人。一讨论起来,就会有特别强的人,但还要有能倾听的人。中国小孩善于合作学习,也善于探究,一定要让他们善于探究。要让学生有挑战、有跳跃,只有共同探究地学习,才有快乐。很多表面很快乐的课堂,其实不快乐,因为没有探究活动。

低龄段的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说实话,当年我也很苦恼。低年级的学生最好是集体学习,或者一对一对地两两学习,而且教师要关照全班的学习。这里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桌椅的摆放。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露天温泉,大家都在里面泡,太舒服了。一年级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要像泡温泉一样,让大家静下来,才能倾听,才能学习。第二个是,老师要让学生一对一对地学习。我发现,用了这两招,无论在什么学校都能促进低龄段的学习。

顾明远:我非常同意佐藤学先生的观点。合作学习要顾及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我和彼得·圣吉对话时,他也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往往是被我们低估了,让学生自己发言,他可以有很多想法。合作学习,不一定人很多,要小班化,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