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如果偏要让他学奥数,岂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创造意识很强,如果偏要让他去学理论的学科,岂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学习平平,但偏要让孩子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自卑,这就是没有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的结果。相反,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他们就能得到发展。2005年笔者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今为呼兰区)参加会议,清华大学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他说,在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亲让他辍学,老师去做家长的工作,说:“这孩子喜欢画画,让他上学吧,将来可能会有出息。”父亲答应了,后来他考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就是很典型的成功的例子。所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古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二元对立的,不是人上人,就是人下人。而现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多元的,现代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什么人是人才?笔者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感,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最近媒体报道,香港大学给一位勤奋工作几十年的清洁工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尊重人才的典型事例。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极少数人才能达到。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现代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个性化学习或者个别化学习,不能理解为单个人学习,而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