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发展特殊教育?(1 / 1)

第一,要对特殊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特殊教育的特殊,是指这部分受教育者在生理的或者心理的某个方面有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特殊教育就是帮助他们排除阻碍他们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得到与普通人一样的发展。残疾儿童往往丧失一部分器官的功能。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弥补他的缺陷,或者使他损伤的器官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或者培养其他器官的功能来弥补某种器官功能的不足。例如,我去参观的林琦小学中一名智力障碍儿童,年龄已达五年级,但算术能力还不如一年级的孩子。我问他:“你喜欢吃什么?”他说喜欢吃比萨饼。一旁的老师就告诉我:“他虽然算术智能很差,但语言能力还是很好的,他现在正在利用电脑学习意大利文。所以说喜欢吃意大利特产比萨饼。”可见,残障儿童不是所有智能都缺失,而是缺失某一种智能。因此,特殊儿童的教育目的是与普通儿童一样的,就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护和帮助。因此,特殊教育不是歧视教育,不是另一种教育。当然,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需要根据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但目的是促进他们的发展。特殊教育还要向残疾儿童传授知识和技能,使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回归主流社会,成长为一个自力更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第二,要树立特殊教育的正确观念。特殊教育的任务是帮助有残疾的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这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残疾的儿童要有自信、有能力回归社会;二是社会上的普通人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两方面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因此,特殊教育的任务首先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就像教育规划纲要中讲的,培养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残疾大多是天生的,或者儿童在幼年因事故或用药物不当而引发的。儿童自己没有责任,更没有选择。但发展的道路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发展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他们就会发奋图强。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外国有海伦·凯勒,我国有张海迪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在苏联留学时,我所在的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文学系就有一位研究生名叫斯科罗霍多娃,是全聋全盲人。但她凭着老师的帮助,用手指触摸说话人的嘴唇而学习口语。她最后获副博士学位,并写了一本书叫《我怎样理解和想象周围世界》,早已翻译成中文。我在苏联时听过她的讲座,很受感动。

对于正常儿童,我们要教育他们有爱心,懂得尊重残疾儿童,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这种教育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与有残疾的同伴的关系,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这样一些人类最基本的品质。

特殊教育本身也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完全采取“回归主流”的方式,把残疾儿童放在普通学校学习,还缺乏必要的条件。主要是我们缺乏特殊教育的师资,不可能像日本那样在普通学校里设立养护班。但“全纳教育”“回归主流”都是当前世界教育的新理想,我们需要以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特殊教育,让残疾儿童尽量与健康儿童接触,有条件的最好让他们在一起学习。这样,既培养了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教育了健康儿童对残疾同伴的关心和爱护。

第三,发展特殊教育,除了政府投入外,要发动全社会来奉献爱心。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虽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残障的发生,但不可能绝对消灭,个体的差异会永远存在。因此,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困难,正常人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怜悯,更不是恩赐,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像《礼记·礼运》中所讲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才能建成和谐社会。特殊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四,要发展特殊教育,就要为特殊教育培养师资。特殊教育的教师除了像普通教师具有知识、技能、品质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爱心。这是超乎一般的爱,是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爱的一种体现。他们要比一般普通学校的教师辛苦许多倍。他们要懂得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矫正帮助残疾儿童的方法和技能。他们还需要有坚强的心理品质,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残疾儿童克服障碍,获得较好的发展。当然,特殊教育教师还要掌握特殊教育的技能,教育聋哑儿童需要学会手语,教育盲童需要学会盲文,还要掌握一些康复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与残疾儿童沟通交流。因此,如果说教师是可敬重的人,那么,特殊教育的教师则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师范院校应该重视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师资培养。我国大学里的第一个特殊教育专业就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副校长期间于1985年建立的,同时还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其实,1979年我担任教育系主任时就开始筹备了,朴永馨老师就是我在1979年底从北京第三聋哑学校调来的。近20年来,我们已经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现在全国已经有多个师范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专业。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是还很不够,特殊教育的师资还非常缺乏。我们要宣传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大家来关心残疾儿童这个社会最弱势群体,使更多的优秀青年来向他们献出爱心。

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研究,研究不同残疾儿童教育的规律,研究不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要研究编制特殊教育的各种教材,改进教育方法;要用心总结我国特殊教育的经验,研究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教育理论体系和培养模式。

[1] 原载《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