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开展愉快教育实验20周年。首先要祝贺2009年全国愉快教育研讨会的召开,并祝贺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应该说,我是最早接触到愉快教育的人之一。记得1989年当时国家教委初等教育司司长陈德珍送给我几份材料,有北京一师附小、上海一师附小、无锡师范附小、南京琅玡路小学等7所学校开展愉快教育的材料,有的叫愉快教育,有的叫快乐教育。陈德珍司长要我提意见,能不能认可和提倡这种实验。我看了这些材料,感到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了。我觉得这样的实验很好,符合教育方针的要求。当时素质教育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叫得那么响,虽然柳斌主任在1987年就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我觉得他们的实验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于是,陈德珍司长就在国家教委召开了一次愉快教育的座谈会,请开展此项实验的7所小学来介绍他们的实验。这次座谈会我也参加了,并且发了言。我支持这项实验,认为这种实验的开展不是偶然的,是许多学校和老师认识到当时小学教育中的死读书、读死书,脱离学生生活、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试图寻求新的出路。这种实验值得提倡,这种精神尤其值得鼓励。不久我们就在北京一师附小开了愉快教育研讨会,是不是第一届,我就记不清了,以后七所学校还轮流开了研讨会,会议期间请了一些专家点评,逐渐明确了实验的方向,提升了对实验的理解,总结了经验,出版了专集。
提出愉快教育的理念以后,许多学者,特别是几所名牌中学校长就向我质疑,好心的朋友劝我:“别去讲什么愉快教育了,学习本来就是刻苦的事,不刻苦焉能成才?”乍一听很有道理,历史上的名人、科学家、大师泰斗,哪一个不是刻苦学习出来的?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小时候,老师也常常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来激励我们刻苦读书。但是仔细想一想,刻苦学习并不见得不愉快!我们小时候学习确实是刻苦的,但没有觉得不愉快。其实,愉快和刻苦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它们并不矛盾。愉快教育,并不反对刻苦学习。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就能刻苦地学习;刻苦学习的结果是取得学习成功,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又产生了愉快体验。愉快和刻苦互相促进、循环往复,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因此,我在1989年不顾某些名校长的反对和学者朋友的劝告,连续写了两篇文章叫《我赞成“愉快教育”》和《愉快教育和刻苦学习》。这两篇文章写了也有20周年了。但是在前几年,还有个别领导反对愉快教育的提法。从这些争论中可以看到我们思维定式之顽固,解放思想之难。
我一直认为,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更不是教育的目的。愉快教育的实质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科教领导小组会上发言说的:“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本身。”他又说:“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所以,转变教育观念很重要,新的课改首先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同时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愉快教育就是一次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方式的改革。我经常讲两句话,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兴趣就会愉快,就不怕吃苦。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乐于学习,才能学得好,学好了得到学习的成功,就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家都知道,现在学生学习不愉快,学业负担太重,整天埋头于作业之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表面上似乎大家都在刻苦地学习,但由于不愉快,学习的效率很低。这种学习牺牲了健康和其他快乐的生活。因此,亟待改变这种现状。正确地理解愉快教育,大力提倡愉快教育正是解决问题的途径。特别是在小学,应该让儿童在愉快学习中获得成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很多年没有到这几所学校去了,但我知道他们的实验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经验,实验也越来越扩大,在全国得到推广。由于我最近很少接触这个问题,同时没有什么研究,所以说不出什么新鲜的意见来。我这次特地来参加会议是为了来听取大家的经验,祝贺大家取得的成绩。对我个人来说,也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年纪大了,总有一种怀旧心理。但怀旧不能恋旧,事物是发展的,愉快教育20多年来一定有许多新发展,希望有更大的发展。
[1] 本文是2009年4月26日作者在上海一师附小举办的愉快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2013年12月2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