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1](1 / 1)

2006年可以说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稿,决定彻底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讨论了教育问题,在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0月11日党的六中全会决定,再一次把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连续召开了四次座谈会讨论教育问题,对教育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切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2007年该是全国全社会认真落实中央指示和决策的时候了。

教育界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没有教育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没有公民素质的提高,也难以建设和谐社会。当前教育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问题,二是素质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公平,这是政府的责任。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实施免费教育、教育投入倾斜等政策;各级政府也正在采取多种办法促进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问题不可能立马解决,但正在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行进。

落实素质教育,则应该是我们基层教育部门和每一所学校应负的责任,是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每名教师都应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总书记还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做了详细的解释。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个重要讲话,并把讲话的精神落到实处。

说到素质教育,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会说,大的环境不改变,考试制度不改变,素质教育就难以推行。我觉得,考试制度是必须改革的,而且也正在改革之中,大的环境一时恐怕难以有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是不是就无所作为呢?我想并非如此。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是校长要转变观念,老师要转变观念。观念转变了,办法就会产生。素质教育与考核是不矛盾的。素质教育是目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考核是方法,考核人才有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评价人才的方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考核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在之所以产生矛盾,是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过于功利,把考试当成了目的。考核确实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就反客为主,把目的和方法颠倒过来了。因此,现在的问题是要摆正考核的地位、改进考核的方法,使它真正发挥检查、督促、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

2006年9月8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黄城根小学并与教师座谈,在座谈会上总理对素质教育与考核做了精辟的讲话。他说,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他还详细地解释了什么叫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考核的规律,体现了考核是为素质教育、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的。他对“三性”的解释又具体指明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总理讲,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人的素质是综合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因此考核也应该有综合性,既考核学生的用脑的能力,又应该考核他动手的能力。总理讲,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考核也要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内容,不能只考知识,不顾其他。总理讲,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这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中小学生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曲折,不能凭一时一事来评定学生素质的高低,更不能一考定终身,需要长期考察,综合评定。

怎样落实总理的指示?第一,还是要从认识入手,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总理的精辟讲话,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考核的关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考核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决不能颠倒过来,把考核特别是考试作为目的。

第二,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校工作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理在黄城根小学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指明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要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推行素质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因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培养人才的根本。

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中小学生个别差异很大,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我们的教育要提倡平等而差异。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每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要提倡发展性评价,即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学生有发展、有进步,就是成绩,就值得赞赏,不能只看绝对成绩的高低。教育又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要多鼓励学生进步,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育界的同行们,让我们大家努力吧,在新的一年里为落实中央教育工作的重要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原载《今日教育》,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