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与人才观[1](1 /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影响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采取行政手段,如限定课余作业分量和时间,减少考试次数等,不能说没有成效,但是可以说,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学校刚把学生的课余负担减轻,就有教师反映学生学习质量下降了,就有家长认为学校要求太松了,担心将来考不上重点中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行政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还不能治本,只能治标,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人才观的问题。这个深层次问题不解决,则行政手段的效力只能生效一时,天长日久就会故态复萌,重走老路。

人才观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人是人才?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有些同志认为,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是人才,也就是说,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专家教授才是人才,普通的劳动者不是人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努力,勇于创新,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就是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列举了三种人,一种是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一种是工农劳动大军,一种是行政管理人才,这三种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都是人才。人才分各种类别,分高低层次。高级人士,即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只有极少数,大多数是中低级人才。社会需要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正常运作。人才结构不合理就会像载重不均衡的船,稍有闪失便会船覆人亡。

基础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养,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的任务,打什么基础?我认为是三方面的基础:一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思想品德、智力、体力各方面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包括进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以后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就业的基础,包括就业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普及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预备学校。当然,基础教育(任何教育)都有发现、培养有突出才能的人才的任务,但不是它的主要任务。

人才观的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规格要求,不同阶级也有不同的人才规格要求。封建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官吏,要求他们的品质是唯书唯上、恭顺服从;采用的教育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采取的方法是强读死记。资本主义社会要求的人才是能够为资产阶级创造利润而又能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人才。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竞争,所以唯书唯上的品质就不适用了,他们需要有竞争精神、开拓精神。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是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的社会,是充满着生气、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人才不仅有竞争精神、开拓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也已经说得很清楚。基础教育就是要按照中央决定中提出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中央的精神很明确,教育理论中的道理讲得也很清楚,但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贯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专门研究,深入探讨。我只想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来讲,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结构长期以来不合理,就业门路不宽广,待业的现象还较严重,追求升学率实际上就是追求就业率。因为越是高一级学校毕业,就业的机会就越多,高等学校包分配,因此大家都想往高等学校挤。第二,劳动人事制度有待改进。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偏重学历,轻视能力。以学历定报酬,不是以能力定报酬,造成大家追求高学历。第三,旧的人才观作祟。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读书做官”的思想,再加上商品经济不发达,职业技术教育不发达,存在着“士农工商”的老传统,人们思想上没有职业意识,轻视技术,特别轻视普通的、不需要特别专长的职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可见,改变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努力,特别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转变。这种转变要以物质为基础,我想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给思想观念的转变创造物质前提。

从教育内部来讲,我们的教师都是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教育工作是我们自觉的行动,教师本人首先应该自觉地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有这种自觉性。有些县市、区至今还在小学生中实行统考(有的美其名曰练习作业),统一出题,统一发“片子”,统一阅卷,统一计分排队。这种做法对学校造成极大压力,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必须立即停止。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有许多话要讲,但限于篇幅不能太展开,最后我想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注意,教育不一定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育不得法会产生消极作用,即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压抑人才、摧残人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大家警惕的问题。

[1] 原载《光明日报》,199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