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这是早就由现实生活证明了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有多少爱国之士想要使中国独立富强起来,但是没有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为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只有建设起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国防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小学、中学、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
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有一支浩浩****的、德才兼备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经营管理队伍。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关键又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造就这样一支队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有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如果工人不具备相当的科学文化水平,不学习新的生产技能,那么,对现代化工业生产就难以掌握。如果农民没有相当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懂得使用电力、机器、化肥、农药等,不会科学地种田,就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如果解放军指战员没有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那就不能掌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挥现代化战争。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除了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以外,还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华夏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方面。文化建设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性质,概括起来说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所以,必须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所以,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十分光荣而艰巨的,应当认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