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改革[1](1 / 1)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针。邓小平同志在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过程中,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他把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纪念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特别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他的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当时,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才完成不久,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正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和其他各个领域一样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甚至困惑,我国的教育事业既落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教育界在如何更好地处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教育与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教育与对外开放等关系的问题上还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迫切需要有一个明确而又能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方针或指导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三个面向”的题词,这在当时中国的教育界,可谓石破天惊!它真的如雪中送炭,给整个教育界和教育事业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总的指导方针。此后,在“三个面向”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成就辉煌,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它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和知识。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在20世纪末就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三年高等学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发展的形势是十分喜人的。但是,从总体来讲,我国的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还不巩固,农村辍学率严重,实施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升学竞争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要使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还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工作。

第一,增加教育的投入,要逐步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经费应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水平。同时要开源节流,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还要节俭办学。目前,一方面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浪费严重,有些地区的学校建一个校门就花去50万甚至100万元。经费富裕的地方应该把力量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不要搞花架子。

第二,要大力培养教师,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技能。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而,各地教育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软件建设上,而不是搞豪华的校舍。

第三,农村的课程改革和教学要切合农村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内容除为进一步学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外,还要学习一些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的科技知识和技能,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把农村教育搞好,提高整体农民的素质,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当今世界,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越来越畅通,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任何国家的一项教育改革都会很快传遍全世界。中国教育界不能闭关自守。中国教育有优秀的教育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但只有吸收别国的有益经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有所创新。学习外国的经验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学习他们的基本精神,而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学一些皮毛形式。同时,学习要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之本土化。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培养具有世界视野、思想开阔、善于国际交往的人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经济日益全球化,不仅外国商人、学者、旅游者等来到中国,我国寻常百姓也要走出国门,和外国人打交道。这就需要教育我国的国民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懂得国际交往礼仪等。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提出了建设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全国人民的努力,更要靠青年一代的努力。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将肩负起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甚至要担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即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的重任。教育只有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才能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担起重担,勇往直前。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努力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宣传邓小平教育思想,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1] 原载《教育信息报》,200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