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内容的修改及其完善问题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学者和教育家们的研究项目。资本主义国家学校的教学内容受到许多世纪以来传统的影响,而这种传统是与剥削阶级社会提出的教育目的相一致的。这些传统是在二三百年间形成的,而且在社会制度中具有牢固的基础。在这种社会制度的条件下,特权阶层的子女和劳动人民的子女被指定执行社会中不同的职能,因而应当相应地受到不同的教育。这个总方针即使在当前条件下也继续保持了其作用,虽然在外表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给学生以“选择今后事业的自由”的无数教育类型、方向和领域以及教学的个体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当代教育的官方观点的基石。“选择的自由”和个体化被宣称为最进步的思想,它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的富裕阶层和贫苦阶层子女在受教育中的极大差别。
20世纪50年代末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对实用主义教育学和行为主义主要思想的批判,进行了某些尝试以形成更完善的、有关普通教育内容的学说。在美国,杰罗姆·布鲁纳的教学论可以归在这些学说之中,它要求彻底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布鲁纳的思想没有反映在美国一般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仅在高级中学的学术科中得到有限的运用。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科学委员会,其任务是编制新的、完善的教学计划,特别是理科的教学大纲。这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发展,二是中学教学计划中文科课程一向占优势。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这些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使理科教育现代化并使其内容成为更科学、更清楚的体系。但是,各种委员会以及个别学者的建议对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起到什么影响。新思想主要只是在培养“经过选择的人”,即培养尖子的那些学校或在普通学校的那些班组范围内实现。
因此,资产阶级有关教学内容的学说仍然在于保持完整的普通教育的上层性,以及在统一学校、综合学校范围内的筛选性。近年来在教学内容的修改中,特别在组织对广大劳动群众的教学中,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影响十分明显地日益加强。
美国编制的、以儿童智力的不平等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它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的学校,以及对过去是殖民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的国家和附属国的学校都有影响。
教学计划的一般评介
美国的教学制度中分析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最有意思。
美国历史上形成了各州在学校制度管理上的分权和自治,即各州有权拨给学校经费,选择学校的结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就排除了统一地、科学地解决教学内容问题的可能性。形式上,可以说小学和初级中学是按统一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的,但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教学计划都能有极大的差别。如在初级中学,按典型的教学计划,普通自然科学和数学每周5学时,但学校领导可以从普通自然科学这门课中选出某些把自然课和物理、化学、生物课的成分合在一起的综合性题材,并以单独课题的形式教给学生。
数学的学习不带有系统性,数学题往往与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在一起,如“顾客的算术”,儿童应当学习家庭预算所需要的算账或与税务和银行业务有关的计算。[2]
高年级一般通用的必修课包括:英语和文学,自然科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社会科学(历史、社会学),外语,体育和个人卫生。大多数城市学校按不同的大纲进行所谓平行教学,即准备升学的大纲、准备从事商务及事务工作的大纲、手工业和一般的培训大纲。学生有权自己选择按什么大纲学习。规定了每周必修课的时数,但也和小学和初级中学一样,课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是不同的。高年级学生有权选择超出必修大纲之外的课程和学习题材,这使教学计划极为形形色色和多种多样。因此,美国学校无论在哪个教学阶段对教学计划和大纲都没有统一的要求。
在法国、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瑞士这样一些国家,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另一些观点。法国在这方面是古典式的,对系统的中等教育提出相当严格的要求。法国在历史上形成了管理国民教育制度上严格的中央集权,教育部制订的必须执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对每门课程知识水平的明确要求。法国学校长期以来是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对每一类学校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工作的。测验法在法国学校不被广泛运用,只在中学高年级,即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才分组。特权阶层受到完整的教育,而劳动人民子女仅限于初级教育阶段范围内,包括小学和保证义务教育至14岁的小学以上的几个年级。
1958年前,法国的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都是完全中学,它们的教学计划中传统的人文学科的课程占优势,希腊语和拉丁语、古文化、人文学科的课程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同时教学计划严格按教学上分的各组来制订。只有小学才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目前,由于学校结构的一系列改革和改进,教学计划表面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同类型学校教学大纲中的传统差别在比较统一的教学制度内部得以保留。在小学后的普通市立义务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根据学校委员会的建议按不同的大纲学习,这种上哪个组学习的建议是学校委员会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做出的。
当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校的教学计划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歧视和不平等。每个州[3]有权选择学校的类型和教学计划,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高级中学是普通中学,高级中学的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教学计划具有很大的差别。
高级中学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及必修科目和职业科目的时数都有很大的差别。至于主要学校和综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它们的教学计划的差别是不大的。所有教学计划都有的统一课程——宗教、德语、历史和公民,其他的课程则随着学校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引人注目的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种学校明显的不平等,这说明了对普通教育缺乏任何统一的要求。
日本的学校基本上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但是普通教育科目的统一教学计划仅在小学和初级中学实行。高级中学有两个主要分科—普通教育科和职业科,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普通教育科和职业科本身也包括几个专业小组,也为它们制定了专门的大纲。日本学校的特点不是系统学习个别教学科目,而是学习综合课程。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初级中学,近年来开始扩展至高年级。把各种课合起来的综合课程大大降低了普通教育的水平,并破坏了陈述课程的逻辑和体系。
对资本主义国家学校教学计划所做的一般评介可以说明,它们的结构是用以保持不同社会阶层受不平等教育的原则。资本主义国家学校与社会主义国家学校制度的深刻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此。
学生的分科学习和定向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儿童分科学习、按教育的不同方向进行选择和定向、为生活做准备的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本方针。分科教学最初是在普通中学里实行的,那里主要是有钱人的孩子在学习,它的目的是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的各种不同的系和学院做准备。分科的具体方式在现阶段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多和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而有所改变。根据不同的传统和占优势的教育理论,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分科各有特色。
美国在初级学校阶段的早期分组要求根据儿童的智能做独特的分化。各个不同组的教学在知识程度和分量方面大不相同。
“弱”组的儿童按简化了的大纲学习,对他们的知识不提出任何严格的要求。在低年级他们已经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属于“无才能”的一类,不能妄想进入高等学校。
“强”组学生的教学是较系统和高深的。但是根据美国学校的基本原则,即使对“强”组也不提出统一的普通教育的要求。除必修课外,有大量选修课(在美国的高级中学,这种选修课的数量超过1 000种)。这里包括这样一些学科:戏剧、心理学、美术、打字和速记、电子学、汽车驾驶、无线电和电视新闻业原理、比较国家制度等。为了方便起见,选修课可被归成14类:英语和文学、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卫生和体育、贸易、生产教学、家政、音乐、艺术、农艺、手工艺教学、其他课程。每一类包括大量形形色色的课程,供高年级学生选择。
“中”组和“弱”组的学生只能选择那些保证毕业后就业的大纲和学习方案,这可以是训练从事商务、事务和手工业工作的大纲,可以是选学会计、速记、公文处理、贸易、摄影、木工、食品生产、缝纫、油漆、印刷等。
因此,美国学校中实行的分化形式是为职业定向的目的服务的,即培养学生从事各种生产和实践活动。在学校里,专家顾问们举行关于各种职业的座谈,以便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以后的道路。定向实行得相当早,在依据智力发展的系数确定了儿童的才能与对他们最合适的教学性质时就开始了。
研究美国普通学校的分科教学和职业定向的最典型和稳定的特点时应当注意,这里谈的是一般学校,在这种学校学习的是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儿童和青年。上层社会阶层的子女上的近郊区的特权学校和私立学校,对教学内容提出较严格的要求。分科教学的形式和定向的性质被改变了,其目的在于培养青年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英国的分科教学的形式有其特点。最近,英国的学校和美国的学校一样,采用了按天赋的系数指标分组的制度。分组在五年制的小学就开始了,大多分成3或4组,有时分成5组(ABCDE)。小学毕业生可以进入文法学校、现代学校或技术学校。只有文法学校给予学术性的完全中等教育。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是按智力天赋的指标进行分配的,最有才能的被分配到文法学校。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测验制度遭到激烈的批判,在批判的影响下许多学校拒绝再用测验。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中等教育的不同方向是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和教师的推荐,学术性的成绩是学生被分配到中等教育的不同阶梯时的基本标准。
所谓的综合学校的出现,即在一个学校里把文法学校、现代学校和技术学校合在一起,理应保证学生有更大的可能从一种类型的学校转到另一种类型的学校。但是关于必须根据儿童的能力分配他们受不同的教育的传统观点仍然起作用,因而文法学校,甚至已经归入综合学校的文法学校,仍然是有威信的,用以授予完全中等教育,并主要是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决定学生的方向和去向实际是在小学毕业以后:上文法学校是为了取得完全中等教育,上现代学校和技术学校是为了准备从事实践活动或技术工作。上这三种学校中的一种就决定了今后道路的选择;从一种类型学校转到另一种类型学校是“下去”比“上来”容易,也就是容易从文法学校转到现代学校,相反则不行。
实质上只有在文法学校才存在按学术方向分科的情况。文法学校的教学计划极不一致,它们可以在内容上、在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上、在分科教学的方式上各不相同。头两三年学生大致按一个大纲学习,而从三四年级开始分科,它起初反映在几种教学计划和个别课程的学时上。从六年级开始学生根据能力选择某个科:人文科(A组),理科(B组),其他人进入C组和D组。[4]
英国中学的教学具有个别性,在分科教学的每一科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和题目。近年来为了改进定向制度,英国出现了由具备“混合才能”的儿童组成机动组的趋势:儿童可以暂时合在一起,暂时分开,成立新班。文法学校、当代学校和技术学校都极大地重视个人和小组的方法。在高年级经常由3~5人组成不大的组,加深学习数学等课。中学考试分阶段进行:第一次考试是为了取得中学毕业证书,第二次考试是为了取得有权进入高等学校的证书。
分科教学的制度在法国具有最明确的性质和详细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科的具体形式由于1959年和1965年的学校改革而稍有变化。所谓的观察期和定向期是为了确定学生的才能和智力水平,它们分几个阶段:小学以后,不完全中学以后, 以及完全中学的第一年后。
小学后的学习分成所谓的长期教育和短期教育。按照1965年改革的思想,第二阶段的市立中学应当和七年制国立中学的前4个年级、普通市立中学和小学以上的几个年级合并。第二阶段的市立中学按其内部结构来说保留了这种学校所固有的教学方向。长期教育的两个组,即古典组和现代组,就是国立中学;短期教育的两个组,即现代组和实践组,相当于普通市立中学和小学以上的几个年级。小学的观察委员会对学生提出他们在市立中学最好学习哪个方向的建议(承认可以从一个组转到另一个组)。市立中学的4年被认为是观察期和第二个定向阶段。在市立中学的三年级以后[5],学校定向委员会根据观察和学生档案中的材料,参考班级委员会的意见,决定下一步教学的性质。班级委员会也考虑学生家长的意见,学生的兴趣、年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做出鉴定。
学校的定向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三年制的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现体系的国立中学本身);二年制的中等教育第二阶段(国立中学的头两年);就业。就业指的是转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或是为市立中学实践组的学生准备的一年制的职业训练。班级委员会综合了有关学生的一切材料,包括家长的意见,并向学校定向委员会转交自己的鉴定,以便做出最后的决定。学生如果不同意定向委员会的决定,只有在他通过想去学习的那个组的主要科目的考试后,才能改变决定。
实际上约有50%市立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国立中学的二年级,这里按三个方面分科:人文学科、理科和技术(工业)科。一年级有5个组:A—古典人文组;B—现代人文组;C—数学和物理;D—生物和应用数学;T(或E)—技术组。在结业班同样分这5个组,最后通过考试,获得分科(A、B、C、D、T或E)的学士学位。
不能不看到,法国近年来出现一种倾向,即在这些确定了的组的范围内,学生有更大的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案,更重视选修课、小班和个人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到各科间的严格界限稍有缓和,某些学校出现了新科目。
所有实行分科教学的组,原则上规定了普通教育知识的总量。但是不同组的普通教育课程时数有很大的差别,结果由于加深学习科学或技术的一个或两三个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教育水平的要求。法国学校采用的分科形式是为了挑选最有才能的学生入国立中学,这是一种上层的学校,用以进行社会筛选,并为进入高等学校做准备。
在法国,除了学校定向(其任务是分配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外,还设有学校和职业定向视导处。视导处领导各行政中心的工作,这些中心帮助那些在义务教育后被迫去就业的学生选择职业和安排工作。
最近的学校改革—1975年的哈比改革不仅在教育制度方面,而且也在学生的分科教学与定向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哈比改革要求“实用化”和加强法国学校教学的实利性,遭到了法国共产党和资产阶级进步势力的尖锐批评。但眼前的趋势是使一般学生的教育走向实利化,同时加强国立中学高年级和结业班的上层性。按改革的思想,国立中学的教学建立在选修课的基础上,而学士学位的考试分成两个阶段。正如法国学校的研究家们所指出的,法国学校开始遭受教育“美国化”的有力影响。
中学高年级分科教学的制度在日本广泛采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不实行分科教学。战后日本按美国的模式(6+3+3)建立了学校制度。20世纪40年代末,高级中学的教学计划中除了必修课外还有供选修的课程。到20世纪60年代分科具有更明确的性质,并按照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科目来分配学生。日本不采取对教学科目做多种方式的选择,而是确定了按两个主要方向进行分科——普通教育科和职业科,而它们又分成许多组或分科:普通教育科有两个分科:学术科和普通科。这两个分科又分成几个组,有不同的教学计划,侧重于人文学科或理科课程,侧重于一门课或一类课。职业科包括五个组:农业、渔业、工业、商业、家政。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可以把这两个科配合起来,也可以只有其中一个科或者限于培养某种职业。多年来的统计材料表明,增加中学职业科的工业组或商业组的比例是一种稳定的趋势。这种趋势受到政府和教育部的支持,这是因为生产对受过中等普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熟练干部的需要增长了。日本没有专门职业学校网,中学的职业科实际上完成着这个任务。大约有40%高级中学的学生在职业科学习,其他在普通教育科的学术组和普通组。
日本学校分科教学的性质要求学术定向或职业定向。选择职业科的某个组就是定向于从事某种工作。高级中学的普通教育科基本上通向高等教育。
概述资本主义国家学校的分科教学制度和学生按不同的教育方向和活动方向定向,清楚地表明了所有这些制度具有阶级性,并且是为了保证在普通学校阶段进行社会筛选。资本主义国家学校的分科教学是劳动人民子女在获取完整的中等教育和进入高等学校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资本主义国家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与剥削阶级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紧密相关。以美国学校为例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从外表来看,美国学校的学习主要采取上课的形式。但是这样一个出发点,即学校不能也不应遵循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使课堂教学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班级授课制的原则。在班级或学校的范围内把学生分成小组,因而不可能系统而顺序地学习课程,因为对不同组的学生来说教学是高度个体化的。在高年级选择各种学习大纲和方案的做法破坏了普通教育的系统性。美国当前改革学校的方案和计划没有改变这些原则,也没有改变一些形式和方法——班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按综合题材进行教学,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才能用不同的大纲进行教学,按指定的题目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地收集必要的资料以解决单独的题目,演剧—在课堂上表演各种场面。表演生活的场面和历史题材获得了“社会剧”的名称。
劳埃德·特拉普计划很有意思。它建议大题目、新教材的讲述应当在100~150名学生组成的大班上以讲演的方式进行,并广泛运用教学技术手段,它应当占40%的学时。在10~15人的小班,应当对题目加深学习和讨论,这占20%的学时。其他40%的学时用于独立学习,它比和教师在一起的小组学习的时间多一倍。特拉普计划实际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不过,美国中学里的“课”已被50分钟的“节”代替)。特拉普计划建议由教师队进行教学,队长是最好的教师,和大组的儿童一起学习,队员和学生进行个别工作。按特拉普计划工作的是少量的实验学校,一般学校仅采用计划中的个别部分。
英国普通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其根本原则上来说与美国的差别不大。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决定于主要的分科类型。现代学校和技术学校很重视实践教学法,从事各种活动的训练,但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文法学校,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用得更广泛些。此外,讨论、表演也被广泛采用,并大大加强了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近年来,中学开始恢复设计法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由个别孩子或小组完成同一题目的各个部分,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在班里准备好的材料)[6]。在教学过程中检查知识或在学完中学某一阶段后的总检查主要是用书面方式进行,这种检查方式被认为是最客观的。在投考完全中学时,学生的答卷被封上,并常常被寄到另一个城市,由地方学校的教师来批改。
法国的学校生活具有更明确的组织。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相比,法国学校更多地实行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制。
法国学校长期以来是传统的口头教学法占优势地位。在小学和普通市立中学,多次重复并背诵教材是主要的方式。法国对国立中学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和逻辑思维的任务。国立中学的教学方法更为多种多样,很重视学生的主动而独立的工作。学生准备报告,发言,常常练习口才,这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不可缺少的品质。
当前,由于对学校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小学开始更广泛地运用积极的方法—观察、最简单的实验、教学技术手段,较少背诵或读死书。在国立中学可以看到更广泛地运用个别和小组教学法的趋势,特别是在一年级和结业班。法国一直很严格地对待知识的评定,不及格者留级。应当说明,采纳哈比的学校改革方案可能有力地影响法国学校中惯用的学校制度、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严密规定。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学校中教学内容的观点、编制教学计划的原则、分科、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分析比较,可以得出普遍的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教学内容的主要理论和观点是从完全相反的立场出发的:教学过程个体化、普通学校的内部关卡、资产阶级社会不同社会阶层受教育的不平等思想,与社会主义学校的统一性基本原则相对立。
这个基本矛盾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编制上:社会主义国家是统一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学校是极为多样的。基本矛盾也反映在分科的具体形式上,在社会主义国家,分科要求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通义务教育,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分科成为进行社会筛选的又一关卡。解决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则也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主义世界的教学方法追求的目的是极大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和才能,而资本主义世界则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个体化和个别化而分成不平等的班和组。因此,当代普通学校发展的所有主要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主要问题中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