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的祝贺信(1 / 1)

获悉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在美丽的杭州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因为我另有任务,不能与会而表示歉意。

蒙台梭利是20世纪初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原本是意大利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的医生。她在护理残疾和低能儿童的实践中认识到,造成儿童智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问题,而非医学问题;她创造了一套发展幼儿智力的方法,并且在罗马举办了儿童之家进行教育实验,力图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她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天赋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教师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给儿童学习以自由,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成为具有自动性、能适应生活的人。她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并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官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及设备,制定了使用规则。她的教育方法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流派并在全世界得到传播。

长期以来,教育界对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有争议。有的人认为她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残疾和智力障碍儿童,不适用于正常儿童;有的人认为用众多的教具和器械来训练儿童并非最好的方法,且许多教师并不了解器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在20世纪中后期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冷落了约半个世纪。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教育家在研究推广她的方法。1980年,我应日本蒙台梭利研究所所长、日本著名教育家平冢益德邀请第一次访问日本,访问了他的研究所,和他进行了交谈。1987年访问美国时我参观了蒙台梭利幼儿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蒙台梭利教具,并看到儿童在玩这些教具。我觉得这些教具是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当时园领导告诉我们,蒙台梭利幼儿园在美国也不是很多,而且儿童入这种幼儿园之前,需要让家长了解了它的特点,自愿同意才能入学。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经过培训,持有证书,才能上岗。由此也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教育法具有它的独特性,人们需要认真研究,了解了它的特点和掌握了一套方法才可以实施。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不多,但我认为,任何一种方法的背后都有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在试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不能就方法论方法,应该研究方法背景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质,真正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苏联的幼儿教育为样板,以幼儿教育指南为指导实施幼儿教育的。当然,苏联幼儿教育有其特点和长处,应当吸收。但我们忽视了对其他流派的学习,从而使我国的幼儿教育比较僵化、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幼儿教育的理论,开展了各种试验,幼儿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形势十分喜人。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其中的一个流派,由卢乐山、梁志燊等教授介绍到中国以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中开展了实验。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还很陌生,而且有不同的看法。10月10日《北京晚报》就用了大量篇幅讨论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问题。因此总结实验的经验十分必要。这次研讨会还有外国专家参加,他们带来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同时共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在实验中运用得更好。

我这次未能到会,但我派了我的学生李敏谊博士与会,她也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她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了解得比我多。我派她与会,一方面通过她代表我向大会祝贺,另一方面让她来学习各位代表的经验,把各位代表的宝贵经验和思想带回来。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0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