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1](1 / 1)

——写在《基础教育参考》创刊一周年之际

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现代教育原本是国际性的。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从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癸卯学制算起,到现在刚好经过了一百年。起初,我国的学制模仿日本,后来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向苏联教育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当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丢掉我国自己的教育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始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我国现代教育就是在不断吸收的世界各国优秀教育经验与我国自己的教育传统的冲击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今天,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际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每一个国家的每一项改革会迅速传遍全世界。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学者间的往来,都促进了国际教育文化的交流。

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缺乏信息交流,就会使我国的教育止步不前,就不可能培养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我国的科学技术就会落后于世界。“**”十年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关注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了解各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当然,学习不是照搬,而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把别国的经验经过消化、吸收,变成我们自己的经验。国外有些经验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有用,甚至还带来过一些失败的教训;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一定会从中得到有益的东西。

《基础教育参考》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主,以突出可借鉴性为特色,为我们了解世界教育、学习别国教育的优秀经验提供了一个窗口。我很喜欢这样的杂志。在栏目设置上,该刊从专题调研、海外传真、借鉴园地、域外回声和广角等不同视角介绍了当今世界基础教育的新动向,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各级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骨干教师,供他们在工作中参考与借鉴。我认为这一定位是正确的,也符合当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曾主持和主编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举办的《外国教育动态》,当时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1993年该刊改为《比较教育研究》,内容虽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比较教育的理论文章,但中小学教师认为理论味太重了,订阅的人就少了。因此,我希望《基础教育参考》更贴近教师的实际,能够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改善方法。有些问题可以引导教师来讨论,来分析。不要以为介绍进来的都是好的,我们要用脑子来思考,吸收真正有益的东西。杂志后面也可以辟一栏“读者反馈”,了解读者的收获和意见,以便改进。

[1] 原载《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