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大国的崛起》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陈至立同志为总顾问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对我国3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及经验做了全面的总结。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到十分振奋。
短短的30年,我们由一个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人口大国,转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一是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二是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用了50年到100年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仅仅用了15年;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用了约20年的时间,我国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我国教育的发展真正称得上是一次快速的崛起,教育的崛起意味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力的增强。综观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不与重视教育有关。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胜利在望的时候,西方许多国家就纷纷提出战后教育复兴和改革的方案,使得战后各国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很快进入了新的科技革命时代。我国的教育崛起也必然会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通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取得的。这些成绩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教育观念的转变,由“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变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制度的创新,调动了地方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教育科研的繁荣,由一本教育学的一枝独秀转变为教育科研的百花齐放。
《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该书不仅全面展示了3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系统总结了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创新型、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又是一次重大的转变,也就是教育要从数量的发展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上。这个任务比发展事业更加艰巨。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在制度上不断创新,才能较好地实现新的转变。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在这两方面都负有重要的责任,要强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而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解放思想,摒弃束缚我们头脑的陈旧观念和落后的制度,全社会都要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学生和老师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轻松、舒畅的环境中自由、充分地发展。
我建议广大教师都来读读《教育大国的崛起》这本书。这本书使人振奋,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欢呼;这本书使人更加坚信,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必定会使我们的国家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教育的基石。
[1] 原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