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今日无古贤(1 / 1)

——读《论教育家》

前不久,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引起社会上议论纷纷:中国有教育家吗?这几位教师算得上是教育家吗?这就引出一个话题,什么人能称教育家?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刚巧,江苏教育科学院孙孔懿同志承担了研究教育家的国家级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过五年的钻研,完成了课题研究,写出了《论教育家》一书,回答了上述问题。

孙孔懿同志没有直接回答什么人能称得上教育家,也没有说明当代中国有哪些教育家,而是从分析教育家的特征开始,研究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形成环境和规律,得出“不信今日无古贤”的结论。应该说,研究方法是可取的,结论是正确的。该书有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一、从理论上对教育家进行界定。作者对教育家进行了谱系分析,指出教育家有多种类型:有广义的教育家、狭义的教育家;有社会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学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行政家、教育行动家、教育事业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还有“杂家”中的教育家等。这种分析可以使人们避免从笼统的不科学的视角来求全责备某一类教育家。

二、该书从古今中外分析了教育家形成的环境。作者分析了《教育大辞典》中所列中国历代教育家形成的过程,得出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宋代和现代三个时期,都是社会动**的时代。在这样的时期,社会呼唤思想家、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大师辈出。这种分析不无道理。

三、该书分析了教育家社会影响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方式,认为教育家的人格、思想和业绩是三个基本要素,并分别论述了这三个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外教育家进行了典型剖析,以卢梭为典型,分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渊源和后来的影响。

四、该书用很大的篇幅分析了教育家的品质,特别是教育家的人格特征、风格特征以及教育家群体和流派的形成。

该书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的方法,从古到今、从外国到中国分析了教育家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格因素,从总体上阐明了教育家成长的规律。对教育家做这样的科学研究,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作者对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未做正面回答,所举典型例子也都是外国的或中国的古人。这的确也难为作者,很难具体地回答。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有2.5亿学生的社会里,绝不是举出几个教育家出来就够的。在当代中国,教育家应该是一个群体,他们高举党的教育方针的旗帜,培养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但是作者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思考的路线:教育家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个标准、一种类型。为教育做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影响的都可以称为教育家。但是教育家也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即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先进的教育思想、重大的教育业绩。这是我拜读《论教育家》一书的体会。

200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