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说话时的特点与性格(1 / 1)

FBI微表情 许大鹏 992 字 29天前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讲话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说话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特殊说话方式,还间接反映出了行为人的性格特点。FBI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讲话特点,那我们就可以通过他的这一特点来判定出他的性格。在我国古代,诸葛亮就曾总结出了“七视读心识人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特殊的谈话方法来洞察一个人的心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很容易能发现他人在讲话过程中的特殊之处。因此,在阅读了本节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讲话时的特点,来了解对方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了。

比如,有的人喜欢对任何事物进行点评,他们的知识面很广阔,对各行各业的事情都能说出一个条理来,偶尔还能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鲜的个人想法,但是这些往往都不能被很好地落实到位。这是因为,这些人所掌握的知识虽然丰富却没有深度,缺乏深入的钻研,所以,这种人的性格是很自大的,在生活中也非常粗心大意,为人处世的时候常常会忽视细节,很难做到谦虚谨慎。

有的人在言谈中喜欢使用新鲜时髦的词语。这种人的思维通常很活跃,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善于打破陈规,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但是这种人也特别容易“随大流”,缺乏主见,容易被他人所影响,甚至不敢独自面对困难。因此,耐心的缺乏使得他们不足以走向成功。

有的人在讲话的时候善于引经据典,开口闭口都是名言警句,中外典故。这种人通常有着很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自信心,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备受他人关注,这也就导致这些人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并且崇尚权威。如果你不能在道理上说服他,那他是不会轻易接受你的任何观点的。

有的人在生活中习惯使用自己的父母、长辈或者领导的话,比如“我妈说如何如何”“我师父说如何如何”等。这种人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和能量,很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但是,这也同时导致了他缺乏主动性和独立见解。有的人还会在讲话的时候,时常夹杂一些外语单词或者句子,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中的不自信或者紧张情绪。

有的人在讲话的时候经常说错话,并且通常会在否认了自己的话语之后,迅速找出一个借口来作为解释,实际上,他们口中的“错话”往往就是他们内心中的真实想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曾说过:“一切说错的、听错的或者写错的‘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的真实愿望表现出来的真实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生活中经常说错话的人,实际上是表里不一的,他们越是想掩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就越容易不小心说漏嘴。在案件审讯的过程中,FBI就非常关注那些说错话的嫌疑人,因为这种“错误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重要的线索。

有的人在讲话的时候喜欢得理不饶人,表现得很强势,在他们的心目中,往往认为自己所占据的才是硬道理。在生活中,这种人热衷于与他人争论,并且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胜利方的位置。事实上,这种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们之所以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他人争执,正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强大。在生活中,经常这样讲话的人通常都是性格浮躁、冲动的人,往往没什么朋友。但越是如此,他们就会表现得越强势,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中产生的不安与恐惧。

有的人在生活中习惯讲脏话,这是一种发泄内心情绪的行为,通常多出现在男性身上,但也有部分女性喜欢讲粗话。不过这种行为通常只是单纯的发泄性行为,即行为人内心中确实有不满情绪产生,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含义。有的人在生活中习惯说方言,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的家乡有很强的归属感,不过,这种人也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其他地域的人。

有的人在讲话的时候非常精炼、简短,话语简明扼要,并且往往击中要害,非常到位。这种人往往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他们性格沉稳,有着很深的城府。有的人则与这种人恰好相反,讲话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但又不能直击要害,这种人往往是性格乐观但是欠缺办事能力和手腕的人,没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感情比较细腻。

有的人在交谈过程中很少发言,多处于倾听或者思考的状态中。这种人往往比较虚心,善于忍让,他们胸怀宽广,经常为他人着想,善于安慰他人,分析收集能力也较强,善于从他人的话语中收集有用信息,以此来协助自己思考或者达成某种目的。这种人是生活中的智者,是值得与之交往的。

有的人在讲话的时候总是唉声叹气,习惯性地发着牢骚,抱怨各种问题,好像全天下都有负于他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人其实是完美主义者,是追求完美甚至超完美的人,所以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超级理想家。但是,在生活中,这种人一旦对当前状况不满意,就会马上开始抱怨,甚至会将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朋好友身上,同时,这种人还很热衷于享乐,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并且在出了问题的时候还会推卸责任,因此这种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朋友,事业上也很难取得大的进展,但又因为这种人苛求完美的性格,会在事业上取得一些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