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时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一)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党是国家治理主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党的治理能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和水平。
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新的胜利。科学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科学执政涉及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制度保证和方法运用。首先,要有科学的执政理论。一个执政党要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的执政理论的指导。其次,要遵循执政的规律和经验。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国际经验证明,认识客观规律不容易,驾驭客观规律更不容易。遵循规律,主要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经验,主要是遵循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再次,要有科学的执政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的执政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执政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提高党的治理能力的重要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难以有党的治理能力的提高。民主执政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做到民主执政,首先要发扬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其次,要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为增强党内民主提供保证。再次,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以制度的力量集中人民智慧,提高党的治理能力。
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
证党自身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具体部署,其中坚持依法执政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坚持依法执政,首先是要做到依宪执政,要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规范化。
(二)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
国家机构是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在我国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机构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国家机构的治理能力,集中表现为履职能力。
第一,深化改革,合理划分国家机构各自的职责。这是提升国家机构治理能力的前提。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并根据其职能,科学确定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的具体职责,奠定提升国家机构履职能力的制度 基础。
第二,准确站位,认真履职。这是提升国家机构治理能力的中心。认真履职是制度功能的实现过程,是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的职权主要包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等等。国务院履行这些职能的过程,就是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因而,履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
第三,关键在人,提高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国家机构履职,归根到底是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在履职,干部在履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各项事务能力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各项事务能力,必须提高人民群众自身的民主政治意识。要教育群众,帮助他们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和参与能力,学会运用民主的、自治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同时,各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支持也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组织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自治活动和民主实践中明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明白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各项事务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加强党的领导与实行群众自治的关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党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领导下的自治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要调整好党与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保障法律法规赋予自治组织的权力机制得以顺利运行。对群众自治组织来讲,既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又要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好自己的自治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各项事务能力,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民。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或居委会是群众实现自治的组织形式,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要改变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作一级政权对其发号施令,实行行政领导,剥夺、肢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权的做法。各级政府要尽快转变职能,将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行政管理转向指导服务,真正还权于基层,还权于民。
◇ 还权于民
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各项事务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国家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治理和服务,社会治理要落实到人身上,以人为本。因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国家治理,其实质就是要顺应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贯彻这一理念,必须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参与权放给群众,把知情权还给群众,把决策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赋予群众,体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增进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