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 / 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制度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在执政60多年来的治理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过弯路,更积累了丰富经验,开辟了新路、找到了正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到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主观上看,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基础;从客观上看,这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形成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的显著特点,也是保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转型期中国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领导制度是坚持

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应通过改革,完善民主集中制、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制度机制,形成完善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第二,形成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组成。形成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任务部署,形成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完善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系、完善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第三,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在法治之上。法治是制度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等优势在治理上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还是社会治理,其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法治化,即各方面制度的法 治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的重要目的是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这种效应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的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二是人民幸福安康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其重要目的。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国家长治久安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追求。总之,总体效应、总体效果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完善制度体系的目的,也是检验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完善制度体系的标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