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如何实施进出货计划(1 / 1)

商业强人 商业小丑 1042 字 8个月前

第二节如何实施进出货计划

在设定好的企业的进出货计划后,那么首相要做的就是进货计划的实施。实际的进货管理是个多步骤的程序,其中包括进货商的选定,进货时间的选定,进货方式的选定,受货检验等四个方面组成。每个步骤都是不可少的,都是很关键的一步。本节将针对这些步骤的实施及其要点进行一一解说。

1:进货商的选定

选定好了要生产的产品或所推出服务所需的日耗品,那么第一步就要先选定我们的供货商。现在是自由买卖的市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只有一家供货商,除了微软以外。而同样产品的供货商的产品应该是一样的,那么如何从这么多的供货商中找出最好的一家就是其中的关键。

首先,要看对方对于企业的生产政策是否可以共同协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本企业的进货政策及支付方式的理解,并给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紧要时期的一些无理的要求是否可以尽量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要是同样的可以支持企业,那么相对与提供产品的价格和优惠政策就是首要考虑的。当然要想对方可以全力支持的话,企业在平时的进货时的信用是先提条件。不能使对方相信你,说支持你是不可能的。

其次,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安定。而对于关系企业运转的供货商,是要求绝对安定的,否则将使企业的生产与营业处于瘫痪。供货商是否安定,可以从平时供货情况,以及对其的一些经营状况和营业成果中调查得出。对于一个有发展性,有潜力的供货商是绝对有吸引力的。

最后,当然就是钱的问题了,也就是支付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早提货,晚付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于企业选择供货商的时候,其支付方式是必须要注意的。对于对方的要求期限,企业是否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周转,未来是否会造成经济危机都是要考虑的。很多盈利倒闭的企业就是因为资金不能运转而断送美好未来的,不得不注意。

2:进货时间的选定

一般来说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所需求的材料可能不是单一的。那么,不同的材料什么时候进,就要分不同的场合来决定,最大限做到不至于无谓的浪费企业的流动资金。通过对不同时期需要的材料进行统计,并一一列出其需求时间表。这样就可以保证生产的时候有必须的材料,提供服务的时候有足够的消耗品。我们知道有些材料是有时间制限的这样以来,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一切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以及各种附加费用的浪费,如银行利息等。

3:进货方式的选定

对于进货方式来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式选择。其中包括大量进货制,适量进货制,集中进货制以及分散进货制四种。而不同的企业是有不同的选择方式的,具体如下。

大量进货制:对于同一种材料或产品的需求量,非常的高的时候。大量进货的话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不过由于大量进货的话有可能导致库存的积压和资金的周转不灵。在做大量进货的时候,事先一定要做好各种调查,以免产生产品卖不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新企业更是要小心。

适量进货制:这是一般企业最经常选择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以每个月的需求量来衡量的,不过根据不同的行业也可以是以天或周来算。选择这种方式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产品处于热销中,那么也可以结合大量进货,以免以后价格提升,提高企业的成本。此时对于市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市场调查,消费倾向调查是必要的。

集中进货制:如果企业是连锁式的话,那么其进货的话应该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采取集中进货的方式,有点像大量进货制。不过其根本区别是,在这里虽然是集中共同的进货,但是分配给各个地方的数量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销售量进行分配。不过对于这种方式,作者并不提倡。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以总部的决策为主,各分配点没有自由性。很容易造成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一大堆的情况的出现。

分散进货制:这是作者对于连锁经营的进货方式所推崇的。虽然是同一个企业,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业绩,有不同的消费能力,有不同的消费倾向。企业要想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浪费,那么就应该让各个分点有自己的决定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灵活性,还可以大大的促进营业额,不至于有脱销或积压这种事的多发。

4:受货检验

供货商把企业需要的产品送到企业来,那么对于其各种条件是否合格就要一一检验。其中包括数量,形态,

商品名,设计,颜色,品质,材质,送货时间,送货地点,支付条件等。每个项目都要一一实行,这种时候看对方的信用是没用的,否则实际损失的就是企业本身。

以上就是对于进货计划的一些要点,企业生产要想顺利,要想降低企业成本,那么熟悉灵活运用以上的各法是必要的。不要以固定的模式去决定一件事,而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利益为主导去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以开始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步。

而关于出货的话,对于服务业的话当然是看服务了,如果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你的出货也就不是问题了。而对于制造也来说,同样的对方也会用同样的进货方法来运用,那么企业要想把自己想要说的,想要卖的能够很好的传达给对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整个的组织结构的要求就是其中的重点(这两点都在前面的文章中详细的说明了,可以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