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争辩(1 / 1)

宿世冤家 燕飞扬88 1098 字 1个月前

碧纱橱里小小三间抱厦,坐着五位都总裁。

坐在正中,面对着门口的是翰林学士承旨张翰长。左首第一位是曲祭酒,然后是礼部侍郎齐鼎言。右首第一位是靖江郡王,翰林院侍讲叶涛则居末座。

吴岫云和殷岚依次向他们行礼。而他们五人只在座上欠身还礼。

张翰长是个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平常不修边幅,行止也不拘小节。

他孙子的年龄,比吴岫云她们两个都要大。张翰长见到她们,就跟见到自己的孙辈一般,十分得和蔼。

“两个小丫头在翰林院还习惯吗?有什么只管和我这个老头子说。”

吴岫云和殷岚受宠若惊,连忙躬身回道:“多谢翰长关心,我们没什么不习惯的。”

张翰长颔首笑道:“那就好。你们写了些什么?也让我这个老头子拜读拜读。”

吴岫云二人想不到张翰长竟这般平易近人,原先的紧张拘谨,也不由得一扫而空。忙恭敬地将自己的手稿双手奉上。

张翰长接过来仔细翻阅起来。边看边连连点头,“蒙兀虽极北苦寒,也有抱大智慧者。你有心翻译他们的诗文,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善事。

你这些译文语句流畅,韵律优美,又不失蒙兀国的异域风情。确实难得。不过我们几个对蒙兀语都不太精通,你以后可直接将稿件交与外面的周礼宾审核。”

接着他又拿起吴岫云的稿子看了起来。谁知,他看了没多久,脸上的神色便郑重起来。

严格说起来,这本还未完稿的算学书,实在不似一个有文学功底的人写出来的。通篇都是大白话不说,还夹杂了不少他从未见过的词汇字符。

但是,越往深里思索,越能觉出里面的玄奥。那些数字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字符代替以后,变得格外简练。而且那些算法,也都很有实用性。

“小丫头,你的稿子为什么是横着写的。而且那些符号似乎也无案可稽,你能告诉我,这些是从哪儿学来的吗?”

说着又将这些稿件传给其他几位,笑道:“诸位都是博学之士,或许你们见过也未可知。”

几位传阅了一遍,都摇头说不曾见过。

吴岫云知道自己必定很难过关。头一件,她横着书写的排版,就颠覆了古人的认知。倒不是她非要表现得同古人不同,而是那些算式,很难用竖列的方式书写。

再一个,她在第一章《奇偶数》里,就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汉字数字。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但也是她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决定的。

吴岫云深吸一口气,躬身回道:“回翰长的话。小女子认为,算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我使用这些符号的用意,目的就是希望让这门学科更容易入门,也更容易操作。

而我之所以会横着书写,是因为这些符号运算的时候,会列出一些算式。竖写不仅不易书写,也不易阅读。

至于这些符号,是我小时候从一本残破的手抄本上学到的。”

“哦,是一本什么内容的手抄本?又是谁所着。”张翰长颇感兴趣地问道。

吴岫云心想,我就知道会这样,撒一个谎就得用另一个慌来圆。她硬着头皮道:“那本手抄本,书名就叫《基础数学》。记得好像是一个叫黄冈的人写的。”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被黄冈密卷支配过的恐惧。黄冈,无数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圣都,你就替我背了这个名头吧。吴岫云心里的小人无辜地对着手指。

“那本《基础数学》如今在何处?”靖江郡王拧着眉半信半疑地说道。

他见过太多信口开河的人,说起谎话来脸都不红一个。靖江郡王平生不爱和这些人较真,但是遇到学问上的事,他就一点都不肯含糊了。

吴岫云抬头看了一眼靖江郡王,脸不红心不跳地回道:“小女子幼时不懂事,弄丢了不少书籍。那本《基础数学》,早就不见影踪了。”

吴岫云根本不怕他们去查。她那位便宜大哥还用得着自己,只会想办法帮她圆谎。

一直不曾说话的曲祭酒,斜着眼看了几页吴岫云的书稿,就将它们丢到了桌角。仍拿起方才在看的书稿,口里不咸不淡地说道:“且不说这行文不伦不类,就说这用词遣句,便粗浅鄙俚得很。实在不堪入册。”

他身旁的礼部侍郎齐鼎言,见自己的座师这般说,也不敢发表其它的意见。忙垂下眼,学着曲祭酒的样子,继续审阅手中的书稿。

屋里的气氛一时冷凝起来。殷岚担心地看了看吴岫云的神色,见她仍是一副泰然的样子,心里也安定了不少。

吴岫云笑了笑,向曲祭酒福了福身道:“祭酒大人,浅显易懂便是我这书的优点。方才小女子说过,算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如果写得像汉赋一般晦涩,那就失去了它的运用价值。”

曲祭酒很少遇到这样,敢向他直言辩驳的年轻人。他不悦地抬起头向她望去,却见她目光坦然,面上亦无一丝惧色,心里倒拿不准该如何应对了。

一味批驳诮谤,似乎显得自己太严厉苛刻了。可若是赞同了她的话,那就真打了自己的脸了。

坐在末座的翰林侍讲叶涛,心性耿直得多。他听了吴岫云这番话,不由颔首捻须道:“你说得也有道理。譬如农事、水利、冶铸等方面的书籍,都是以通俗易懂为要。否则就失了着书立言的本心了。”

靖江郡王沉思了片刻道:“常言道,术有专攻。咱们几位对算学也不算精通。不如请曲祭酒将国子监里的算学博士请来,让他看一看这书写得如何。各位说,这样处置可好?”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只好一个个点头答应了。

吴岫云觉得这个结果还算能接受。毕竟她写的这本书,于这个时代而言,还是很有进步性的。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她就不信,这天底下就没有识货的。“甚好,小女子也认为这样处置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