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感,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没有危机感,不代表危机不存在;缺乏危机感,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为危机做超前准备,就会化危机为转机。
要有一颗不断超越的心
在一部分人的观念意识中,有些工作就是“铁饭碗”,找到了,就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得到了保障。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曾经所谓的“铁饭碗”简直少之又少,而且,“铁饭碗”的牢靠程度也越来越小,即使是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单位也不外如是。
另一方面,在“旱涝保收”的心态影响下,许多人开始变得越发懒散,开始不思进取,他们的生命就是在“等”: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等着死亡的到来。由于自己狭窄的观念和固定的生活空间,每天只能在家庭和办公室之间来回反复,因而故步自封,不知道大环境的变化。一旦遭遇了经济寒流,企业要裁员、减薪或调整职务,就会不知所措,甚至生活无以为继。
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自己既不成功也不失败,不满足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但又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在生活的消磨之下,他们逐渐失去了追求,接受了自己就是普通人的想法,接受了自己并不满意的生活。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与自己不相上下甚至活得更不如意的人。他们常用来聊以**的话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堕入平庸而且甘于平庸。就生命的意义及生活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言,平庸就是失败,甚至比失败更可怕,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糟糕的状况。
平庸的行为源于思想的苍白无力,思想的贫乏则归根于所见之狭隘。人生无常,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守着固定的概念,则永远无法突破自我,臻于完美。
有这样一位朋友,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单位来到深圳参加黄田国际机场的建设工作。改革开放后的特区给了他接触新世界的机会,然而由于当时头脑里的固化观念,他拒绝了某公司承诺的“年薪8万元”的邀请,在黄田机场完工后随单位离开深圳,到了广东梅州市一个山区县做水库工程。在县城里开了一个工程机械配件经营部,生意还不错。1995年,工程结束,他放弃了配件经营部,又随单位回到哈尔滨。至今已经近20年了。
在一般人看来,他的生活还不错,衣食无缺,旱涝保收,但他却对自己20年前的选择懊悔不已。他说:“由于我当时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对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对身处的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今天当我在面对岗位竞争危机时、当我为子女购房花光所有积蓄时、当单位有数十辆小轿车而我没有乘坐资格时,我才知道:原来是过去错误的想法决定了我现在糟糕的状况。现在,我就快退休了,可能有人觉得退休以后就可以享清福了,但退休以后我要面对的是什么呢?是百无聊赖的生活,是疲惫不堪的身体,是勉强可以度日的退休金,甚至家中出现一点变故,我都有可能捉襟见肘。如果可以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想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生命就这一次,回不到从前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未来的状况取决于现在的想法。如果有人还抱着这位朋友20年前的观念不放,那么可以预见,他的未来肯定就是这样百无聊赖的,甚至是老无所依的。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放大你的追求。所有伟大的事业都起源于伟大的追求,所有伟大的成功者同时都是伟大的追求者。追求是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整个人类发展进步的起点。追求可以超越目前的现实,许多最初不被看好甚至被冠以荒诞之名的追求,在今天都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实际,成为后人更大的追求基础。拥有伟大追求的人,就拥有了极强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就不可阻挡。
有这样一个很有追求的人,他出生在一个优越家庭,从小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是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眼中的好孩子。18岁那年,他考入复旦大学,因为成绩非常突出,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到上海一家大型国企。第一年,他在基层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第二年,他一鸣惊人,升任集团下属分公司的副总经理,21岁的副总经理,在上海滩这是个不小的新闻;第三年,他一飞冲天,做到了集团董事长的秘书。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简直是职场奇迹。才华出众,年轻有为,没有人会怀疑,如果他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前途无可限量。
可是,他的梦想远不止此,就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他毅然决定辞职,要去证券公司。临走之前,有朋友好意提醒他:“单位马上要分房子了,等分到了房子你再走不迟。”能在上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不少年轻人毕生奋斗的理想,那时他参加工作还不到几年,如果能分到房子,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可他却不以为然,“难道我这辈子还挣不到一套房子?”一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朋友无言以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区区一套房子绑不住他梦想的翅膀。
由于赶上了中国股市的大牛市,他果断出击,很快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万元,不菲的数字,这又是一个骄人的成绩。一路走来,他的人生轨迹近乎完美无缺。那时完全可以找个安稳的工作,安心享受生活。可是那颗与生俱来永不安分的心,让他无法停下脚步,他野心勃勃地开始寻找下一个人生目标,准备创办网络公司。那时正是互联网的冬天,又有好心人劝他:“你要懂得知足常乐,现在搞网络几乎不可能成功。”他偏不信。
于是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他投入全部家产,创建了盛大网络公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人生传奇连番上演,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震惊认识了这个年轻人——陈天桥。短短5年时间,他的个人财富以近乎“光速”飙升!一举登上中国大陆首富宝座,又一次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力。
人常说知足者常乐,但知足者注定平庸。假如给你一份工作,保证你一年赚一亿,你会不会满足?但告诉你一个事实,即使是这样,你也要工作100多年才能赶上现在的陈天桥!陈天桥的发迹史的确与众不同,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逆境中崛起,而他却在顺境中演绎了不一样的传奇,这一切皆因为他有一颗不断超越的心。
其实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成功者,都是放弃了原来的铁饭碗,才取得了后来的成就。这并不是什么放弃精神,而是来自于骨子里的不安分。在他们看来,年轻时保值,就是贬值;年轻时贬值,就是废材;年轻时增值,才是人才。虽然他们之中也有折戟沉沙的人,但生命一直在跃动,在体现着价值。
保持危机感,不断前进
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你想一成不变,可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并且它不会因为你的停顿而停滞向前。大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看看那些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是怎么说的:
微软的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一直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百度的李彦宏一再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别以为那都是企业家们的事情,事实上你的生活一样危险。在这个不断更新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留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陈应龙曾在一家企业担任行政总监,而如今只是一名待业者。在他成为公司的行政总监之前,他非常能折腾自己,卖命地工作,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他在行政管理上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工作三年之后他被提拔为行政主管,5年之后他就升到了行政总监的位置上,成了全公司最年轻的高层管理人员。
然而升官以后,拿着高薪,开着公司配备的专车,住着公司购买的华宅,在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他开始经常迟到,只为睡到自然醒;他也开始经常请假,只为给自己放个假;他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助手去做。当朋友们劝他应该好好工作的时候,他却说:“不需要那么折腾了,坐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又不可能当上老总,何必把自己折腾得那么辛苦?”
这时的他俨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享乐上。就这样,他在行政总监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却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成绩,又有朋友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很危险的。”
没想到,他却不以为然:“我是公司的功臣,公司离不了我,老板不会卸磨杀驴!”
的确,公司很多工作确实离不开他。然而,他的消极怠工最终还是让老板动了换人的念头。终于有一天,当他开着车像往日一样来到公司,优越感十足地迈着方步踱进办公室时,他看到了一份辞退通知书。陈应龙就这样被自己的不思进取淘汰掉了。
被辞退了,高薪没了,车子退了,华宅也收回了,这时的他不得不去租一间小得可怜、上厕所都不方便的单间。
很多人都像上面这位老兄一样,自以为不可替代。其实,这个时代缺少很多东西,但独独不缺的就是人,所以,真的别顺从自己的那根懒筋。
人常说“知足是福”,的确,知足的人生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美好,会让我们知道什么东西才值得去珍惜。但不满足也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所以,人生要学会知足,但不要轻易满足。在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危机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危机感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人的危机感过于膨胀,的确会让人心力交瘁,甚至在压力下走向崩溃。可是,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没有危机感的情形,就会发现,假如危机感消失,那么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就都会进入一种自满无知的状态。这种满足感就像酒精一样,麻木了他们的感官,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使他们无法看到大局、长远目标,以及自身所面临的危机。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陈应龙,无论他曾经多么出色,无论他曾为公司做出过多少贡献,从他自我满足、放弃折腾自己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切就都将变得消极被动。这时的他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他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只是当作任务来完成而已,不再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这时的他也最容易忽视竞争的存在,自以为已经在竞争中遥遥领先,那么就会像和乌龟赛跑的兔子一样,把自己的优点经营成一种笑话。相反,即使一个人能力并不出众,智慧也不超常,但只要他不安于现状,他愿意不停地折腾自己,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他依然能够获得成功。
所以说,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适而具有危险性的现状之中。因为当你停下前进的脚步时,整个世界并没有和你一起停下,你周围的人仍在不停地前进着。
赶得上潮流,才不会被淘汰
很多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紧跟时代步伐,结果他们也往往会被淘汰。
一家报社被迫关闭了,其原因就在于它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报社的领导人不会启用最新的编辑方法,也不愿意外派记者去采访,更不知道花费一些开支去买传真机,他们甚至也没有计算过,多花一些钱去约一些知名作家做特约撰稿,写出好的稿子,可以增加多少销量。他们请人来做校对,只图薪水便宜,认为水平如何不是重要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新闻的采访费用方面节省些钱,所以大部分新闻都是东抄西剪。
于是,他们的报纸销路日渐下降,同时商家看到销量下降,无人问津,也不再来刊登广告了,到头来只好关门了事。
同样,许多律师所用的还是多年前学来的陈旧法律和老的辩论方法,这些学问在几十年前也许会大出风头,可以处处赢得诉讼的胜利。但是,现在的法律已经有了新的发展,辩论方法也较以前大有进步,而这些一度成功的律师们却一点也不想去学习,他们用来用去就是那些老套路。等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很多生意已经被那些在律师界还没有多少资历的后起之秀抢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不断进取的重要意义。
从古到今,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宝贵精力都白白地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守旧工作中,他们根本不懂得何谓顺应时代潮流,何谓进取。他们好像整天生活在过去中一样,在别人眼里,他们简直成了呆头呆脑的老古董。
然而,留恋过去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帮助。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要让别人说你是一个“落伍者”。人只有赶得上潮流,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巨大的进步。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多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上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然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观念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商业上的激烈竞争、文化上的普遍革新、科学上的不断发明,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10年前大不一样了。如果一个人的所知所思仍然是10年前的东西,那么在现代世界里,根本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比如,一个打算经商的中年男人,在10年前他只要会写、会算、会接待顾客就可以了,但现在他非得张大眼睛来看更多其他的形势不可。比如,社会发展的态势、流行的时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进展,都是他应该密切关心的。
在当今的时代,要想跟随时代的潮流,一定要对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刻的研究,还要随时注意国内外的大小事件、变化和市场的各种情况等。
无论你是做工的、行医的、经商的、当律师的,你都应该永远紧跟时代潮流。俗话说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一旦停下来,驻足不前,一旦对于自己的才能、学识感到满意,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就将被不断前进的时代巨轮远远地抛到后面去了。
追求最好的,才会得到最好的
其实,世上除了生命我们无法设计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天定的。只要你愿意设计,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突破自己的现状。
因为工作原因,菲菲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国内的铁路运输状况大家也知道,她经常买不到有座位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菲菲总能找到座位。这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菲菲总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座位。这个办法看上去并不怎么高明,但确实很管用。每次,菲菲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每次她都无须走到最后。
这是因为像菲菲这样耐着性子找座位的乘客实在寥寥无几。往往是在她找到座位的车厢里尚余若干余座,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则拥挤不堪,甚至连卫生间里都站了人。其实,大多数乘客都是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人满为患的假象所迷惑了,没有意识到,在一次又一次的停靠之中,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就算想到了,大多数人也没有那一份找下去的耐心。此时脚下小小的立足之地已经让他们满足了,他们又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站着舒服一点的地方也没有了。
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往往只能一直站到下车,这就像是那些安于现状、害怕失败的人一样,永远只停留在生活的混沌阶段。相反,如果你去追求最好的,那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改变是由不满而来。一开始,便有一种梦想,接着是勇敢地去面对,努力地工作去实现,把现状和梦想中间的鸿沟填平。人长大以后,就应该认清自己现在是什么人,将来想做什么人。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又不乏高远的目标,刺激自己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并一步步向着更高的目标推进。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觉得自己的房子太小,住着很不舒服,于是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600平方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
辛迪决定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
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发现女性在事业上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生活上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万本?”
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
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
对方说:“不等于。”
“所以总有一个开始,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万本?”
对方说:“那……我订4000本好了。”
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问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万本还是2万本?”
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
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购多少本?”
辛迪说:“1万到2万本。”
对方被她说服了:“那我订1万2000本!”
之后,辛迪又卖书给军队。
对方告诉辛迪:“我们这里的人是不会有兴趣的,我们这里都是男人,你不可能在我们这个地方销售任何书。”
辛迪问:“请问你上司是谁?”
“不,我上司也不可能买!”
辛迪不要听“No”,她要听的是“Yes”,她说:“把这本书交给你上司,我下个礼拜打电话找你上司,我不找你了。”
结果一个礼拜之后,对方打电话来说:“辛迪,我的上司说,我们决定订购4000本。”因为他的上司是女的,她想:“天天被男士兵这样整,我现在弄一本书来整你们。”
不管多少人对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
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最伟大的成就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但想法能决定我们未来的状况。也许,你现在的环境并不很好,但你只要有想法并为之而奋斗,那么,你的环境就会改变,梦想就会实现。
多数时候,“不可能”只是懒惰者和懦弱者的借口,是人们主观上对希望的放弃和对自身潜力的限制。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想法,而是缺乏实现的胆量。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不敢接受改变,与其说是安于现状,不如坦白一点,那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的挫折和挑战。这些人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缺少的就是想法。或许是生活给予的压力太大,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打击,我们的思想大脑里一片空白,人生变得麻木不仁,最后,习惯了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但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它是毫无意义的。人生究竟会是何等模样,这取决于你的想法。想法对了,它就能激发出你最大的潜能,让你实现常人难以想象的目标。
每一次的错误,都应该有所领悟
犯错,其实并不可怕,事实上,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因此,当错误出现在你身上的时候,不要为此感到过分沮丧,更不要因此就退缩不前,当然,最不能做的,是对错误视而不见。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旦犯了错,你要做的,就是总结教训,不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保证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一家大企业公开招聘,应聘者趋之若鹜。该公司把前来应聘的人安排在会议室分三天做三次考核。
第一次考试,张伟便以99分的成绩夺得魁首,而石鹏则以95分的成绩名列第二。
第二次考试,试卷一发下来张伟就愣住了——这次的试题竟然和上次一模一样!开始他还认为试卷发错了。不过招聘单位的监考人员一再强调,试卷绝对没有发错。既然如此,那就把答案再写一遍吧。张伟也懒得去想,自信地把笔一挥,第一个交了卷。随后,其他考生也陆续把试卷交了。每个人脸上都露出自信的神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考试结果公布,张伟仍以99分成绩排在第一位,而交卷最晚的石鹏还是排在第二位,不过他的分数变成了98分。
第三次考试准时进行,卷子一发下来考生们就炸锅了,因为考题的内容还是一模一样。考生们对此非常不解,但招聘方一再强调,这就是公司的安排。如果觉得考试不合理,那么随时可以放下试卷走人。
都来到这里了,怎么说也没有就此退出的理由,考生们纷纷低下头去开始答卷。这次更简单了,绝大部分考生都和张伟一样,根本不细看考题,“唰唰”就直接把前两次的答案给搬上去。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考生们就把卷子纷纷交上去了。只有石鹏仍在托腮敲头,冥思苦想。考试时间将近结束时,才将答卷交上去。
第三次考试的结果出来以后,张伟长舒了口气。他还是以99分的成绩名利第一,只不过这次并没有独占魁首,石鹏这次也考了99分,和他并列第一。不过,张伟一点也不担心,毕竟自己前两次都是领先的。可是到招聘结果公布的时候,张伟郁闷了:公司只录取了石鹏一个人,他落选了。张伟很不服气,直接来到人事部,理直气壮地质问人事经理:“我三次都考了99分,三次都是第一名,为什么不录用我,而录用比我考核成绩差的人呢?你们这种考核公平吗,还是已经内定好了?”
人事经理严肃地说:“我们是很看重应聘人员的考核成绩,但我们并没有向外许诺,谁的成绩最好就录用谁。考分,这只是录用的一个依据,而不是直接结果。你虽然每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是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样,答错的那道题,只在第一次的试卷上看到过你思考的痕迹,其余两次你根本没想过把它做出来,而是直接跳过了。如果我们的员工都和你一样,面对难题时不是思考如何解决而是选择跳过,出现错误时不能改正而是逃避,那么公司迟早不是要被淘汰吗?我们需要的员工不单单要有才华,他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能在错误中有所领悟的人才能有进步,员工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之所以用同一套试题对你们进行三次考核,不仅仅是要评估你们的知识水平,也是在测试你们的反思能力。很抱歉,在这一点上你没能达到我们公司的要求。”
虽然不能十全十美,但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好一些,这正是卓越之人成功的开端,也是他们成功的必然要素之一。“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就不能没有缺陷。”人不犯错不现实,但要学会在错误中成长。
有一个人的运气从小就不好,总是遭遇失败。出生后父母离异,他被人带到孤儿院。或许真的和运气有关,他从小学到高中,成绩永远排在最后10名内。此外,只要有赌博性的游戏,他一定是输得最惨的。高中毕业后,他换了十几份工作,总是做不到一年就离职。他不知道他将来要做什么,他只要作任何决定,事后必定失败。他决定开小吃店,做了一两个月,生意惨淡,只好关门。去别人的公司上班,做了没多久,就做错事,最后被老板开除。虽然他的运气不好,他的挫折很多,但是他却很乐观,逢人就说他学到很多东西。而别人问他学到什么时,他回答:“失败和错误的教训!”每个人听到这句话无不捧腹大笑,说他实在是好笑到极点,但他却说:“总有一天,所有失败的教训都让我学到之后,就不会再有失败了。”旁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大伙笑他说:“失败教训怎么学得完?”
几年后,某个大企业招聘人员,他去应聘,一面试就被高分录取。因为他对任何“突来问题”都回答得有计划性和条理性,主考官难不倒他,惊为奇人,于是优先录取。因为他的失败教训多,对任何事都能设想最坏的状况,帮公司解决了不少问题,表现一直不错,最后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事业一帆风顺。
他功成名就后,有人好奇地问他,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多的知识和经验,是跟谁学习的。
他回答说:“自己。”
的确,生活中,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人生导师。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会如此耐心地教你这些人生经验了。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当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我们会感到特别高兴。但我们应该知道,在人们所做的事情中,很少有人能说哪些事情是100%正确或100%错误的。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但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否则,一错再错,这一辈子就只能和失败纠缠了。
果断转型,成就未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和恐慌。有的是因为所做的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所以产生了厌倦;有的是因为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在竞争中居于劣势;还有的是因为职业特点所限,以后就不宜再干了……他们也常常琢磨着:是不是该给自己的事业重新定位?换种工作是不是会好一点?但他们又总拿不定主意,时间就在一拖再拖中过去了。其实,当你发现你的职业再也吸引不了你,你的工作不再适合你时,就应该果断地转型,给自己换个全新的跑道,你还能赶得上人生的最后一次冲刺!
游客在海滩的水洼里看到一种小螃蟹,就请教渔民是什么种类。结果渔民说:“这种螃蟹叫寄居蟹,其实也是普通的螃蟹,只不过是被潮水带到岸边来的。如果回到海里它们也可以长到碗口大。可它们总是留恋着海水带来的一点微薄海藻,以此作为食物,吃不饱、饿不死,也长不大!它们会在这里一直拖到水洼干枯,才会回到海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安全撤退,很多都因为过度虚弱死在海边了!”
想一想,有些人是不是也像那些寄居蟹一样,宁愿守着毫无前途的职业,死拖着不肯转型,等到被迫转型时,才发现已经太迟了!
为了长远利益,牺牲眼前的小利。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很多人在事业面临危机时,也想转型,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舍不得安逸的环境,较高的薪酬,或是外表风光的地位。于是转型的念头转了又转,到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这就像是一只被放进锅里煮的青蛙,温水的时候贪图舒服不肯跳出去,等到烫手的时候想跳也来不及了!
认识萧翰的人都说他这几年老得太快了!萧翰刚刚进入不惑之年,是一家电子厂的技术副厂长,也称得上小有成就,但萧翰这两年过得远没有他的名头那么风光!电子厂规模小,技术落后,在竞争中屡战屡败,现在已经是摇摇欲坠!今天传兼并,明天说倒闭,后天又说要裁员……其实,电子厂的现况萧翰5年前就料到了。他认为电子厂肯定无法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所以打算放弃本行,改做保险。他接洽了一家保险公司,而对方对萧翰也十分满意,但考虑到萧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请他从较低职位做起。就在萧翰兴高采烈准备转行时,却发生了一件事。妻子忽然请求他干完这个月再换工作,萧翰很奇怪就追问为什么,妻子这才吞吞吐吐地说,半个月后是她们同学聚会的日子,她希望到时候丈夫的身份仍能是副厂长。这件事对萧翰触动很大,他觉得转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总得替妻子着想一下吧!吸完了一包烟后,萧翰又放弃了转型计划。现在一想起这件事,萧翰就后悔极了!当时若能趁早转型,何至于有今天呢?
与萧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枫。张枫在网络公司工作,也步入中年了,他明显地感受到了危机,他知道,网络里的技术饭碗是年轻人端的,他面临事业转型了。这时,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且与新机构上司的想法一拍即合。事事都如意,唯独年薪,要比在网络公司的时候少1个百分点。张枫觉得年薪少点没什么,但妻子却对此颇有微词:“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薪水高的不干,偏要挣少的!你是怕钱多了没地儿放吗?再说40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面对妻子的指责,张枫也很矛盾。于是,他在半夜给远在国外的哥们儿打了个电话,听完张枫的诉说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问你,你还有几个40岁?”这句话使张枫如梦初醒:自己只有一个40岁,现在再犹豫不定,等到50岁时,想转行又有谁会要你?张枫第二天就在众人叹息的眼光里辞去了工作,转到新公司,现在已升到部门经理了。
如果你的工作真的不再适合你了,那么,转型就是你最佳的选择。转型了你仍是大有可为;如果你选择安于现状,那你不仅会心情郁闷,还极有可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形势下被“后浪”夺去位置,到那时,你可就真的是悔之莫及了。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
“狡兔三窟”这个故事让很多聪明人领悟到,凡事应该给自己留下一条甚至多条退路。无可否认,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但很多人把这种智慧曲解了。哲人的原意是,做人该有退有进,留下后路更是为了以退为进。然而多数人,退路是留下了,却从不知退一步进两步,结果越走越低。
那么,出路在哪里?很多时候,不是前方没有出路,而是我们在苦苦寻觅之时,暂时被迷雾遮了眼,前方似乎一片渺茫。转身一看自己留下的退路,我们动摇了!于是心里有个声音说:“退一步吧!”这个声音在不停**着我们。这时,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退回去,重归平庸;二是斩断退路,寻找生命的激越。很遗憾,很多人选择了第一条路。
从这个情况上来说,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把自己的退路斩断,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前行之时,不妨给自己一片悬崖,让自己无路可退,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南京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开始求职,但由于他所学的专业实在太冷,半年过去了,仍未找到工作。他的老家是一个偏远山区,为了供他上大学,家里已经拿出了全部的钱,所以即使再没有钱,他也不好意思再跟家里伸手了。
2000年6月的一天,他终于弹尽粮绝了,在那个阳光和煦的午后,年轻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一家大酒楼时,他停住了。他已经记不清有多久不曾吃过一顿有酒有菜的饱饭了。酒楼里那光亮整洁的餐桌,美味可口的佳肴,还有服务小姐温和礼貌的问候,令他无限向往。他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不顾一切的勇气,于是便推开门走了进去,选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然后从容地点菜。他简单地要了一份烧茄子和一份扬州炒饭,想了想,又要了一瓶啤酒。吃过饭后,又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他借酒壮胆,努力做出镇定的样子对服务员说:“麻烦你请经理出来一下,我有事找他谈。”
经理很快出来了,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年轻人开口便问:“你们要雇人吗?我来打工行不行?”经理听后显然愣住了:“怎么想到这里来打工呢?”他恳切地回答:“我刚才吃得很饱,我希望每天都能吃饱。我已经没有一分钱了,如果你不雇我,我就没办法还你的饭钱了。如果你可以让我来这里打工,那就有机会从我的工资中扣除今天的饭钱。”
酒楼经理忍不住笑了,向服务员要来他的点菜单看了看说:“你并不贪心,看来真的只是为了吃饱饭。这样吧,你先写个简历给我,看看可以给你安排个什么工作。”
此后,这个年轻人开始了在这家酒店的打工生涯,历尽磨难,他从办公室文秘做到西餐部经理又做到酒店副总经理。再后来,他集资开起了自己的酒店。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并不是说有事没事非要把自己逼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而是在你生活困顿不前却又犹豫不决的时候,给自己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魄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给自己一张出类拔萃的入场券。显然,很多人是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的。他们目前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前进的余地,却不想着如何突破,而是给自己设计了很多的退路,在这些退路里,他们心甘情愿让自己的生命发霉、腐烂。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悬崖的威胁,但也永远没有前进的坦途,没有生命的鲜活。他们也许拥有堪称高寿的生命数量,却无法拥有留之久远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