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有一个人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开始研究能够让思维更清晰化的哲学。这个人便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认为,打造出“一个单词只对应一个含义”的理想语言,就能够解决语言上的混乱。语言就好像是给某个对象画画像一样。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事实都可以表现出来,因此也可以判断真假。
当时哲学界热衷于维特根斯坦的新伦理学,然而维特根斯坦却认为自己的语言理论并不符合现实的语言生活,便修订了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本质如现实的图画,并不是原封不动展现事物,而是决定了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后来的语言哲学家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则是“理想语言”,后期则指的是“日常语言”。为什么维特根斯坦会更改自己的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