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下手来创造出一个概念呢?”
这是很多人经常问我的问题。2009年,我出版了Concept Creator(《概念创意人》)一书。这期间有人提议我在SERICEO(译者注:韩国三星经济研究院为高级管理人员开办的多媒体服务)上以《概念创意人》为主题做一场视频讲座。而我也认为可以借此契机向那些为了将优秀产品推向大众而孤军奋斗的人们介绍概念(Concept)的重要性。因此在2013年9月到2014年6月期间,我以“具有超强吸引力的概念法则”为题进行了13场视频讲座,这些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还有几个被选为一周最佳及月度最佳视频。
本书对视频讲座的内容、营销案例以及韩国国内销售人员的经验反馈进行了有效结合。内容由关于概念开发的17条法则和通过东西方哲学理论分析这些法则的“概念课堂”构成。这17条法则中除了在SERICEO讲座中讲过的12条,另外还添加了5条新法则。
本书既是一本讲解概念法则的书,又是一本概念创新案例集,同时也是一本从营销的视角观察世界的科普书。这本书还从人文学的观点对创意概念的案例及法则做了详细解释。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们,可以从人文学的角度培养营销的能力和洞察力。希望读过此书,你可以通过周围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观察到可适用于营销的智慧。
我认为将人文学应用在营销上,比起在已知的营销理论上做讲解更通俗易懂,也更有效。所谓“人文学”是指从本质上多方位地探讨人类的问题,而营销学其实也是对人类的探讨。现有社会科学中所谓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对人文学提供的理论是不容忽视的。例如象征和比喻,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却无法用实证法来验证。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物非常之多。
《韩非子》中有一个典故叫“郑人买履”。是说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测量了自己脚的尺码并画到了纸上。但到了集市,他却发现没有带画有尺码的纸来,于是准备回家取。店主问他既然有脚为什么需要尺码纸呢。
在此我想说的便是,遇到“实证主义”这堵墙时有时会忽视掉原有的现实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实证主义,而是过度的实证主义。
本书中关于视频讲座部分的法则,因为含有很多有趣的国内外案例,较易理解。但是“概念课堂”部分对于初次接触营销的读者而言会有些困难。缺乏营销专业知识的读者可以先从法则篇开始阅读,最后再来阅读“概念课堂”;而对营销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可以先从内文中间部分的“概念立方体的诞生”及最后的“概要”开始阅读。
此书能成功出版得益于许多贵人的帮助。首先我要向SERICEO的崔恩真致谢。本书很多内容都经由她之手变得更通俗易懂。书中的很多案例也都多亏了很多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在我从事公司顾问时期就认识的好朋友安昶彦、柳光烈、洪成日;通过讲座结识的李英烈、刘炳权、金基德、赵源益、吴石镇、任顺熙、黄浩言。尤其是李英烈先生,在定期登山活动中给予我许多箴言。同时也感谢我的学生李敏英、李娜丽、公文英、李尚真,在原稿整理和资料收集工作中给了我很多帮助。最后感谢给予我此次出版机会的Joongang Books相关人员,特别是给本书增光添彩的李汉娜编辑。(译者注:以上人名全部为音译。)
仅以此书献给我生命中动力的来源——我的家人,还有我灵感的来源——我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