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简称阿盟,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5万。
阿拉善是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存在。地形南高北低,总面积的29%是三大沙漠即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尔沙漠、乌拉布和沙漠,沙漠面积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四。尤其是前两者更为世界著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称,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至20米向内逐渐升高到200至400米,最高处500米,峻峭陡立,蔚为壮观,拥有全球最高的沙丘、最大的响沙区、最密的沙漠湖群(沙漠中分布着500多个咸水湖和淡水湖泊、咸碱草湖)。
阿拉善奇异的大漠风光、秀美的贺兰山神韵、神秘的西夏古韵、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风情、悠远的丝绸文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道桥胡杨林保护区、梭梭林保护区,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羊肉烹制技术(烤全羊技艺)、地毯织造技术、蒙古族象棋、沙力搏尔式摔跤、查玛内(一种舞蹈)、蒙古族养驼习俗等,还有国内岩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曼德兰山岩画,以及威名远扬发射“神舟”号系列卫星的东风航天城等等,都构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科学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资源主体。
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阿拉善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藏在深闺未人知。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当地及周边,对外省、国内甚至国际影响力远远不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而其原因又在于营销力度不够;同时,旅游项目以传统观光为主,专项旅游、深度旅游开发不够。为此,迫切需要加大营销力度、重新定位客源市场。
这一切,在互联网+营销下变得相对容易。当地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宣传旅游资源,把目标受众定为网民,通过互联网推销相关旅游产品。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讨论话题,通过产品赠送提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二是与旅游类网站合作发布旅游景点信息、推出不同产品套餐,根据不同季节推出促销方案,同时完善旅游产品各类数据信息库查询,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三是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景观以及汽车拉力赛等,与活动主办方合作宣传、实现共赢;四是在各大购物网站上推出阿拉善沙漠旅游项目及周边产品;五是通过自建网站完善产品信息,提供不限版权的旅游风景图片、文字介绍、文学作品、多媒体影像资料,主要是便于旅行社自由下载用到它们自己的宣传资料中去;六是开发与沙漠旅游产业网站相关的APP,与各销售渠道合作,使得网民不但能在销售渠道上、也能在APP上提交评论。
能看到,它们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与中国经济网、乐途旅游网、同程旅游网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搭建网络销售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等宣传促销,从而推动旅游业成为当地战略性支柱产业。它们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网上展示阿拉善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线路产品、特色旅游项目,精准对接目标人群,从而慢慢树立起了“苍天圣地阿拉善”和“中国秘境阿拉善”的旅游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阿拉善政府还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行一届文化旅游节,2016年已是第七届。每届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对外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推动当地旅游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8月,阿拉善政府利用第二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在阿拉善举行的有利时机,特别向与会网络大咖展示特色旅游商品,并且特别策划了“印象阿拉善”系列活动,包括“分享阿拉善”朋友圈、“行摄阿拉善”征图、“讲述阿拉善”征文三大部分。其中“分享阿拉善”特地迎合网络宣传之需,把阿拉善旅游画册创造性地编辑成可移动图片库,让这些网络大咖们方便地分享至个人朋友圈,可谓动足了脑筋。会议还特别安排与会者赴南寺旅游区和腾格里沙漠等景区考察。在庆典晚宴上,当地给幸运中奖者颁发的航天模型、阿拉善彩玉、苁蓉、贺蘑菇等特色精美礼品,更是深受与会者欢迎。这次活动标志着阿拉善旅游在网络营销上的又一次创新,不仅增加了微信粉丝量,更是提高了当时旅游知名度。[1]
2016年8月,阿拉善政府还进一步推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办法规定,对新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新评定的国家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全国百强旅行社在当地设立的分社年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一次性奖励10万元、非政府部门自行出资成功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会活动一次性奖励2万至5万元等等,为配合网上吆喝旅游推波助澜。[2]
营销要点
旅游被称为“无烟的工业”,对拉动地区经济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几乎所有地方都在利用互联网搞旅游促销,但不得不要承认,内蒙古阿拉善盟在这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尤其是在利用各大网站、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丰富的旅游及周边产品方面更是可圈可点。
[1]《阿拉善借助中国互联网大会提升知名度》,内蒙古旅游局官网,2016年8月18日。
[2]彭燕:《我盟修订奖励扶持办法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载《阿拉善日报》,2016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