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IKEA)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1943年创建于瑞典,目前有9000多种商品为顾客服务,其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宜家家居始终不忘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不断优化供应链。具体地说,它的供应链优化一方面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实现投资高度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是,通过商品目录直接把产品和服务信息送到消费者手里。
宜家家居在促销方面,主要采取在线商品目录册、店内促销、社会公关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和巩固国际知名家具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更多、更及时地接触到最新商品信息提供方便。
宜家家居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0家商场,其中中国有12家;其商品目录年印刷量超过1亿本,收录的商品数量约为12000件,被称为全球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图书。
1943年,17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从父亲手里拿到一份毕业礼物,于是他便用这笔钱创建了这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他把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加上所在农场及村庄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作为公司名称,这就是IKEA。
公司创建后,主要是销售钢笔、皮夹、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尼龙袜等一切在他看来价格低廉的商品。随着生意不断扩大,他开始注重宣传了,两年后的1945年第一次在当地报纸上做广告。不过,他的广告和别人不一样,主要是制作商品邮购目录,然后通过收奶车来邮寄产品。
1947年他开始经营家具。由于采购的家具很受消费者欢迎,于是1951年决定停止生产其他所有产品,专营家具,从而奠定了今天宜家家居的经营模式。也正是在1951年出版了宜家家居历史上第一本商品目录,直到今天,印刷数量越来越大、散发范围越来越广。
在一次与同行的削价竞争中,宜家家居发现种类繁多的家具价格降低后质量没法保证,于是别出心裁地开辟了家具展销厅,让消费者在商品目录上看到价格后能实地考察各种家具的功能、质量和价格,然后再做选购。
这一举措标志着宜家家居概念的正式形成。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随着商品目录发行量增加、销售越来越好,供应商迫于宜家家居竞争对手的压力,不再向宜家家居提供产品。无奈之下,不得不开始自己设计、生产家具;而这样一来却因祸得福,因为宜家家居更可以从消费者对商品目录的反馈中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所以可以随时将新的创意和功能改善添加进去,并且由于是自产自销,价格也可以更低,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1955年,一位员工在家具运输中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桌腿卸掉、运输中更方便地塞进汽车呢?而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宜家家居开始了平板包装和运输,这样既可以避免运输损坏,也能进一步降低运输费用和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从此开始形成了一种把问题转化为机遇的工作模式。
从2005年开始,宜家家居俱乐部每年都会为会员寄送4期全球同步发行的会员杂志,以及全球会员的家居灵感故事;同时,还会为会员安排家居装饰讲座,分享它们的经验和知识。所有这些信息不但会出现在宜家家居全球共享的网站上,还会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第一时间传递给会员。在这其中,不用说还有专门为会员设计的产品、只有会员才能享受到的每月精选产品会员价。如果会员从周一到周五去家具展销厅参观,还可以在宜家餐厅免费享用现磨咖啡、免费续杯,并在一楼瑞典食品屋享受到会员价的瑞典特色产品。
而消费者要想成为宜家家居会员,手续也十分简单:既可以在商场填写申请表,也可以登陆宜家官方网站申请,几天后会员卡就会寄到家中。
宜家家居是从1997年开始正式推出公司网站的,并从2009年开始首次发布iPhone版。配合商品目录方法,它从2007年起每年会在中国市场推出5本新品手册《美好家居指南》,每本页码增至40页,在中国国内的发行量从原来的每期250万册提高到700万册,5本手册各有侧重地进一步巩固宜家家居的品牌形象,提升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这些手册的目标消费者锁定在“月收入3300元、每次来宜家消费300元的人”;至于其中收入最高的100万名核心客户,则能收到内容更为丰富的商品目录。
严格地说,宜家家居在公司网站和手机版之前的商品目录还不能说是一种独立的网络直复营销,只能说是直邮营销的一种特有形式;但显而易见,它通过向特定消费者散发目录手册,比铺天盖地的广告更经济、更有针对性,这是奠定它成为全球行业老大地位的有力举措。据贝恩管理顾问公司(Bain&Co.)估计,宜家家居目前在中国家庭装饰市场中的占有率高达43%。
营销要点
宜家家居从1951年第一次印刷和投放商品目录开始,就从中尝到甜头并一发而不可收。针对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最敏感,它干脆把商品目录手册办成“降价促销手册”,许多产品的全球最低价就在中国。这种低价堂而皇之地标在商品目录中,效果比广告更经济,也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