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助学,回报社会(1 / 1)

问鼎之路 严行方 793 字 29天前

我小时候读书不多,所以特别羡慕并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当我经济条件有改善时,就开始资助贫困学子,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为的就是我当初的一句承诺:“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许末兴

过去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农家子弟要想有出息,就得多靠知识改变命运。许末兴小小年纪就出来学打铁,但之后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学。他今天取得的成就,就与他坚持不懈的业余学习分不开。

许末兴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不好,他因此被迫中断学习,小小年纪就踏上社会参加农业生产,这让他对知识的渴求比别人更强烈。可贵的是,他离校不离书,初中肄业后直到现在,一直自觉保持着看书、学习、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习惯。

1999年8月,他在锡山市加热炉制造有限公司规模刚上台阶、工作异常繁忙的背景下,毅然报名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无锡开办的第一批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能有机会系统进修相关知识,既充实自己,也为将来更好地经营企业武装头脑。

在接下来两年半的时间里,他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和周末则一课不缺地参加听课。那时候的教学条件可没有现在这样好,每次上课都要提前通知授课地点,所以常常要开车一二十公里到市中心来找教室。但即使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如饥似渴。2001年年末,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取得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文凭。

至于捐资助学,最经典的一幕出现在2005年的一天。

当时,许末兴正在办公室里紧张地忙碌着,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称是华庄中心小学退休教师颜传钰。对方恳请许末兴能够出面资助该校一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面对这位素不相识者突然登门提出这一要求,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现在社会上利用做善事行骗的人并不少。应有的戒心,让他礼貌地拒绝了这一要求。

有意思的是,颜传钰已经看出了这一点——许末兴本质上心地善良,只是担心会上当受骗。所以,他立刻回去拿着这名贫困学生的成绩单第二次登门拜访,这让许末兴疑虑顿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一请求。

许末兴内心深处本就尊师重教,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这次他特地承诺,自己不但愿意一直资助这名学生完成最终学业,而且哪怕他读大学、硕士、博士,也都愿意一揽子包到底。

他就是这样一位热心人,并从此开启了一条越走越宽的捐资助学之路。因为他发现,即使是在富庶的无锡农村,社会上还有许多贫困学子依靠家庭力量无法完成学业;而他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小时候身同感受的穷学生,很愿意在这方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很快地,他就“举一反三”,提出同时资助3名贫困学子,并且在华庄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牵线下,2005年与华庄中心小学的这3名特困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为他们捐助学费、奉献爱心,关爱他们的生活和学业。

直到10年过去后的2015年,这些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许末兴依然在通过“关工委”间接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并表示,今后这些孩子如果有困难依然愿意继续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他又再次与华庄中心小学的3名特困生结成帮扶对子,继续开始新一轮的爱心奉献。

为此,2015年8月30日,华庄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特地授予锡能公司“春雨十年、奉献爱心先进单位”铜牌。

2002年,华庄北片地区的5所村办小学合并后成立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并异地组建成江南实验小学,2006年重新回到太湖新城新建现代化校区(今南湖大道高运路口)。许末兴得知这一消息后,正考虑自己能为它做些什么贡献时,恰好华庄街道相关部门找上门来,许末兴二话没说就掏出3万元,认捐该校一座现代化图书馆。

可以说,正是在许末兴这样一批热心人的资助和关爱下,华庄街道从2006年起才连续多年保持未成年人“零失学、零吸毒、零犯罪”的“三零记录”。2009年,整个无锡市全面推开创“三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