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这对波克希尔的影响为何,取决于最终有多少“已知”的理赔要负责,以及将有多少还未申请理赔的保单会出现、要求我们负责,理赔金何时正式支付,以及波克希尔能在这笔钱支付前创造出多少现金。我跟詹·阿杰认为情况将对波克希尔有利,而且即使判断出了差错,波克希尔也能应付自如。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提醒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该公司未来的经营风险是否能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一样,谁都不能保证人的一生中什么毛病也没有,但只要这些毛病能看好(能够控制),那就和不治之症有着本质区别。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签订了数额庞大的可回溯再保险合约,这对伯克希尔公司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关键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最终会有多少明确的理赔损失要由伯克希尔公司负责,这部分应当是非常明了的,逃也逃不掉;二是暂时还不能明确的理赔损失中,最终有多少需要伯克希尔公司理赔的保单会出现?三是这些已经明确和尚未明确、最终同样必须由伯克希尔公司理赔的保单究竟在什么时候兑限?四是伯克希尔公司在支付这笔赔偿金之前能够创造出多少现金流来?而根据他和伯克希尔公司负责巨灾保险业务的詹·阿杰两人分析,参加这项保险,情况对伯克希尔公司是有利的,万一判断错误,伯克希尔公司也能应付得了。
那么,巴菲特在这里所说的“可回溯再保险”合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这就是“回溯式再保险”。从本质上看,这也是一种再保险,但它的生效日期却不是现在或以后,而是可以回溯到过去,即可以从以前的某一天开始算起。
巴菲特说,保险行业从全球出现300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保险公司破产的事,大家似乎就觉得从事保险这一行业是最“保险”不过的事了,直到发生石绵事件才改变了这一看法。
20世纪80年代,由于环保问题和产品索赔声浪四起,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迅速提高,几十年前签下的那些已经被人遗忘了的保单,使得保险公司的亏损金额大幅度攀升,许多保险公司最终只能破产倒闭。
而就在这时候的1996年,某公司高层投入111亿英镑成立了一家名叫意克达(Equitas)的新公司,用来承担1993年以前的所有保险合约。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样一家公司必定会困难重重、没有出路,但是在最后一张保单理赔后的13年后,也就是2006年,巴菲的和詹·阿杰认为该公司暂时还不会倒闭,所以愿意给它提供巨额再保险合约。
毫无疑问,这时候意克达公司前途未卜,谁也不知道在它身上究竟存在着多少等待赔偿的数额,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提出,只要意克达公司把71.2亿美元浮存金全部支付给伯克希尔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就愿意承担未来的赔偿金,但最多不超过139亿美元。
虽然139亿美元的数额比意克达公司最近一次债务总额的评估要超出57亿美元,但巴菲特的算盘是,如果真的要付出这么多赔偿,伯克希尔公司的强大财务实力也足以保证不会影响未来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这笔投资上“赌”输了,风险仍然可以控制。
那么,最终结果怎么样呢?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汇报说,现在情况已经明朗化,伯克希尔公司要承保的只是一笔保费为71亿美元的单独保险。
巴菲特在这里所说的对意克达公司提供的再保险,就是回溯式再保险,因为这种灾害已经发生了,投保是事后之举。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这种回溯式再保险的复杂性,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美国最大的市政公债保险商MBIA公司,在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出现1.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后,在1998年获得了一笔特别再保险。这笔再保险虽然有点像贷款,可是却并不妨碍该公司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当年拿到3600万美元的丰厚奖金。因为避免了这1.7亿美元亏损,MBIA公司当年的利润增长了42%,但如果要把这部分亏损计算在内,那么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股东投资报酬率、每股盈余都要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奖金发放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爆发安隆公司风波,所以大家还没有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重视。
可是时间到了2003年就不同了,当全球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出售一笔回溯式再保险时却被逮住了,原因是这种资金轮回操作在客户账面上显示不出亏损来。
换句话说,客户购买这种保险,实际上就像在火灾发生之后再购买火灾保险一样,火灾保险所造成的损失由于从保险公司那里可以得到赔偿,所以在账面上并不会出现;与此同时,投保这样的保单又不需要在“过去”实际付出保费,不会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也许会问:既然这样,保险公司为什么还要卖保单给客户呢?原来,客户没有付出保费就能得到实际赔偿,是因为对保险公司作出了未来会购买这家保险公司更多保险的承诺。这种行为在保险行业非常多见,也不违反会计准则。并且在保险行业,这种“粉饰盈余”的行为究竟属于金融交易还是风险转移,也并没有定论。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关注该公司的未来经营风险是否依然在可控范围内。他以对意克达公司的回溯式再保险为例说明,只要这种风险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就不致于构成实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