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点拨】(1 / 1)

当孩子全天候停课在家复习时,怎么安排作息时间就成了令人头疼的一件事。虽然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同,但无论是“猫头鹰”型还是“百灵鸟”型,都必须保证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这两个时间段的精力充沛。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作息时间安排的宗旨;做不到这点,要慢慢地向这方面进行调整。

正确看待作息时间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考试阶段的作息时间,是有一定规则可循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非常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四条原则

这主要包括:

①无论是复习还是饮食、起居,都要有规律,保证身体健康。

②作息时间安排要符合生物钟规律,便于提高学习效率。

③要把孩子身体、心理的最佳兴奋点,逐步符合高考时间要求。

④鼓励孩子适当从事户外活动和家务劳动,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根据原则确定时间管理方法

这主要包括:

①列出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做到有计划利用时间。

②明确具体目标,并且在各门功课之间合理分配时间。

③根据提高考分的潜力大小,优先分配复习时间。

④区分紧急事情和重要事情,规定各自的完成期限。

⑤重要的是注重复习效果,而不是复习效率。

⑥忽略所有无意思的事,安排作息时间表时就不予考虑。

⑦时间安排要尊重生物钟,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佳时间复习。

⑧复习安排要有灵活性,要有一半时间用来应付干扰和意外。

⑨对来自方方面面、无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敢于说“不”。

⑩如果在确定计划后能够如期完成,设法奖赏自己一下。

复习迎考阶段的作息时间安排,最早可以从考前两个月开始。从这时候开始矫正各种坏习惯,完全能取得预期效果。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调整生物钟,尊重考试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

这主要包括:

①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目的是要逐步调整生物钟。

②每天晚上要逐渐减少学习时间,尤其是不能过分熬夜。

③掌握哪门学科哪个时段复习的效果最好,优先保证这种安排。

④计划制定后要坚决执行,不要一捧起书本就忘了计划。

考前2个月的作息时间表

考前2个月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最佳版本如下:

6:00 起床,适当运动

6:30 早餐

7:15 学习

10:00 点心,小憩

10:30 学习

12:00 午餐

12:30 午休(一定要平躺,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13:00 学习

15:00 点心,小憩

15:30 学习

17:30 适当休息,可以看看轻松幽默的短剧

18:00 晚餐

19:00 学习

23:00 睡觉(睡前最好洗个热水澡,用热水泡脚5分钟)

考前7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这时候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状态,为此在作息时间上就应当体现这种要求。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状态

考前7天是一个特殊阶段,对孩子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期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建议如下:

①千万不要完全放松,不看书。复习时做做模拟考卷,重点在于强调基础题的准确率。做错的题目先考虑一下,仍然搞不懂就放弃。

②所有复习内容都是为了拾遗补缺,把认为有可能考的内容重点记下来。这时候如果还在进行系统复习,会破坏心态的。

③复习方式以浏览为主,以便保持愉快心情。要尽量避免高强度、大容量复习,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和精力。

④要专门抽出两天时间来进行模拟考试,说穿了是孩子自己“猜题”,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迎考自信心。

⑤保持心态平稳,作息时间安排要尽量和高考时间同步。

⑥适当安排孩子看看新闻、听听轻音乐、聊聊天、说说笑,但时间不宜过长,目的是让精神轻松一下。但不要上网和打游戏。

⑦抓住时机充分休息好。最好每天比过去多休息1~2个小时。

考前7天的作息时间表

考试前一天虽然要以休息为主,但心里不能有“万事大吉”乃至“万事皆休”的想法。适当翻翻教材,“玩儿似”地学,有助于命令一些重点内容在大脑里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非常有助于日后考场发挥。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休息为主,准备迎考

这主要包括:

①注意饮食。重点是遵照平时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肉蛋类食品,但不能为了补充能量而暴饮暴食,以免消化不良。

②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意外;也不能长时间地玩棋牌、上网打游戏,以免兴奋过度。

③实地考察一下考场周围环境(包括停车场、卫生间),考场在哪个教室,交通路线、路途时间(要考虑堵车等因素在内)。

④适当浏览一下复习笔记,如历史、地理、政冶的基本知识,语文的文学常识、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不需要动脑筋”的内容。

⑤随意翻翻教材,但不可太用脑。主要是看看过去的试题,把经常出错的地方强化一下,目的是调整考试状态、心里更踏实一些。

⑥做好考试的物质准备工作,如文具、准考证、换洗衣服,考场上喝的矿泉水、提神用的风油精等。

⑦特别注意,不要认为第二天要考试了就早点睡。这种破坏作息时间规律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

考前1天的作息时间表

考前1天的作息时间,要以小时为单位来安排,充实而不盲目。最佳版本如下:

①和过去一样时间的起床,吃早餐、室外活动。

②上午去看考场,要特别注意沿着孩子平时熟悉的交通线路走。

③午餐饮食要清淡。午餐时,轻松而幽默地和孩子一起聊聊考试结束后的安排,如到哪里去玩、有什么奖励等,缓解精神压力。

④保证孩子有充足的午休时间,一般在2小时以上,或者睡到自然醒。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第二天要早起;当天晚上有可能会失眠。

⑤下午以放松为主,基本上不安排复习。如果非要看书,重点要针对薄弱环节,自主、随意地复习,千万不去钻牛角尖。如果孩子心浮气躁,父母应该带孩子一起出去散散心,或者和同学通通电话。

⑥如果家里有电脑,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浏览一下相关高考网站,看看其他考生都有哪些心得体会,以及高考专家的“考题预测”。

⑦晚餐时间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家搞个家庭聚会,吃一顿团圆饭。经验表明,孩子在高考前夜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家庭聚会则很快能打发掉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⑧晚餐后完全不让孩子看书,而是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吃吃零食。睡觉前用半小时检查一下第二天进考场要带的证件和文具,准备好穿什么样的衣服。然后,全家准时熄灯睡觉。

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直到进入考场,都必须让孩子始终从从容容地,包括任何一个细节,这对稳定考试情绪的影响极大。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稳定情绪,从从容容

这主要包括:

①为了保持孩子的情绪稳定,考试期间家中绝对不要出现容易让孩子过分激动的事,如邻里之间冲突等。如果家人不幸死亡,这时候对孩子的瞒报是必须的,否则会因为意外刺激而严重影响考试。

②如果上午要参加考试,早晨起床后绝对不能看书、做题目。在进入考场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喝一杯浓咖啡,既有助于平稳情绪,又有利于考试时大脑进入最理想的兴奋状态。

③如果上午没有考试,要到下午才考试,这时早上可以适当晚些起床。上午可以复习,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为上午用脑太多反而导致下午大脑反应迟钝,影响考场上的发挥。

考试当天的作息时间表

考试当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最佳版本如下:

①早餐时间要控制在考前1.5小时吃早饭,否则容易造成紧迫感,不利于进入考场后的情绪稳定。

②要有充裕的时间用餐,吃得好一点,但不要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停留在消化系统,大脑部位相对缺血,会影响考试发挥。

③早晨出门前,再仔细检查一遍考试工具。有些孩子早餐吃得过饱会发生低血糖型头晕,这时候还应准备好备用药品。

④去考场的路上速度一定要慢,以免产生慌乱的感觉。而且,要让孩子尽量少说话,以免在交谈中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时会导致精神紧张,影响考试的平稳情绪。

⑤进入考点的时间,以提前20分钟最合适。时间太长,容易过早进入临考状态,增加考前焦虑,消耗精力;时间太短,会让孩子没有喘气、适应机会,拿到考卷后容易造成紧张、急促情绪。

⑥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如发生交通意外、找不到考场、忘了带准考证等,千万不要慌张,应当迅速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考点巡视员。

⑦考试当天午餐后要休息一会儿,稍微活动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然后午睡30~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