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点拨】(1 / 1)

课后作业与考试分数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大多数孩子讨厌做作业,甚至相互抄袭、花钱买作业,作业拖拉、能不做就不做的情形就更普遍了。对此,父母应当区别对待:如果孩子确实已经掌握了知识,应该给予鼓励;如果因为作业太多无法完成,应当适当减压;如果老师布置的是带有惩罚性的“错一个字罚抄100遍、1000遍”之类,应当允许孩子“反抗”,否则只会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

正确看待课后作业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做作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模拟考试。让孩子把每一次做作业都当作考试来看待,对提高考试分数的帮助最大。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预先作好准备工作

做作业就是考试,要尽力仿照考试的要求来指导孩子做作业,预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例如:考试前要先喝水、先上厕所,做作业时也要这样;考试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不能离开考场,做作业时也是如此;考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作业也要限定时间;考试时不允许夹带书籍和资料,做作业时也尽量不要随便翻书、查资料、电话对答案;等等。

其中,前面几条一般都容易做到,最后一条有难度。怎么办?为此,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就要复习当天所教的知识,并且对作业内容有所了解。由于复习到的知识马上就要投入运用,所以记忆效果特别好。当然,做作业时碰到疑难问题时,还是允许翻书、查阅的。

做作业时要一气呵成

准备工作做好后,做作业时要让孩子一气呵成。这一点特别重要。许多孩子平时做作业看上去也很认真,可是考试时分数不高,关键就在于作业时间过长,考试时间不够用,作业模拟考试模拟得还不够。

研究表明,学习开始后的前几分钟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到达顶点;5~10岁的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业顺序和时间,一方面便于他们一气呵成,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可以让孩子在一开始的15分钟内,做些比较容易的作业;15分钟后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作业;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稳定时间的长短,合理安排作业类型,如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互交替等。

孩子在家做作业,父母要不要在一旁陪着,见仁见智。但一般认为,低年级的孩子由父母陪着做作业利大于弊。关键的是,父母怎样陪着孩子做作业才能起到有利帮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父母陪做作业的任务

父母陪着孩子做作业的现象,目前非常普遍。江苏省通州小学的一份调查表明,在2500名学生中,父母陪同孩子做作业的比例,一年级为63%、二年级为42%、三年级为12%、四年级为18%、五年级为17%、六年级为12%。父母的作用,做伴的占32%、咨询的占11%、助手的占13%、求精的占28%、督促的占9%。

父母陪着孩子做作业,并不是坐在一旁就行了,而是有“任务”的,这主要是指:

①陪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对做作业有反感时,可以让他先玩一会,然后把这种活跃情绪迁移到作业中来;让孩子不断超越自己,要求作业一天比一天好;让孩子和同学结伴学习,增强学习乐趣。

②为孩子扫除学习障碍,培养他做作业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③在孩子能独立自主完成作业时,督促他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孩子做作业的自觉性

父母陪同孩子做作业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为孩子做伴”和“导孩子求精”上。父母陪同孩子做作业,目的是为了从“陪”到“不陪”。为此,一定要注意不能把陪同作为孩子的依赖,而要培养其自觉性。

北京市第8中学的一名男孩,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千方百计自己解决问题,有问题就自己翻书本、翻词典、找笔记,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他高中毕业时保送上了清华大学,5年后又以优异成绩录取在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当年该校只在中国招收一名享受全额奖学金并直读博士的学生)。

父母仅仅陪同孩子做作业还不够,还需要给予切实指导。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七点:

端正学习态度

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必需手段。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是孩子的应尽职责,没有讨价还价余地。

提高作业兴趣

孩子对做作业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要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孩子喜欢上做作业。

专心致志作业

做作业一定要专心致志,这不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更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在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要总是提问、打岔。

合理安排作业

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作业,如在学校里能够完成的作业要在学校当场完成;事先准备好文具用品;先做容易的题目;等等。

注意劳逸结合

做作业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脑力劳动。当孩子感到疲劳时,应当适当休息,这样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提高正确率。

加强能力训练

有些孩子做作业速度慢,主要是缺乏基本能力训练。为此,平时要让孩子多多加强训练,如篮球投篮、打乒乓球、剪纸、走迷宫、跳绳、滑冰等,都非常有助于提高手部肌肉、手眼协调能力。

适当鼓励帮助

当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而不是训斥和打骂。要耐心地进行帮助和辅导,弥补孩子的知识漏洞。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晚饭后能够主动、高效地做作业,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而这种良好习惯,是需要父母从小加以培养的。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表现得通情达理一些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有时候作业怎么做也做不完,这时候许多父母就表现出蛮不讲理的一面来了。而要孩子爱上做作业,就必须表现得通情达理一些,例如:

①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尽量少“逼”孩子做作业。

②如果作业数量实在太多,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通过电话、家校联系簿等方式出面与老师交涉,维护孩子的积极性。

③作业是孩子的劳动成果,所以要给予积极肯定。哪怕有错误,也要先肯定,再指出,然后鼓励,给孩子以表现特长的机会。

④如果确实是孩子懒、不肯做作业,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⑤绝对记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做作业本身更重要。

让孩子学会与时间赛跑

人在有目标、有竞争的背景下,效率更高、兴趣更浓。为此,要着重培养孩子与时间赛跑的精神,提高作业效率和正确率。

一位二年级女孩的回家作业是,要写满5篇阴文字帖,32开的10页。这是一个很乏味、又必须完成的作业。

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母亲技巧性地让她算一算写完一页需要多长时间?本来索然无趣的孩子这下子劲头十足:第一页用了9分钟,第2页用了7分钟,第3页还是用了7分钟。母亲故作惊讶地说:“啊,你写得这么快呀,估计已经累得不行了吧?”女孩笑了一笑,用手捶了捶胳脯,望了望闹钟,马上又得意地写起来。

呵呵,作业在这孩子眼里充满了乐趣,父母还担心什么呢?

就做作业而言,目前最普遍的问题是作业速度慢、动作拖拉、效率不高。因此,父母特别需要注重提高孩子的作业效率。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搞清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

许多孩子非常聪明,甚至做难题也不在话下,看电视非常认真,可是一到做作业就磨磨蹭蹭。明明会做的作业也会拖拖拉拉,磨蹭一个晚上。如果父母不在一旁陪着,嗨,根本就无法完成。

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视—动统合能力落后于他的实际年龄。孩子由于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广度、精细肌肉动作落后,无法应付大量的抄写任务,从而把做作业看成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再加上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差,做事情往往凭兴趣,遇到一点点**就会左顾右盼。而看电视、玩游戏时之所以那么认真,是因为这时候的视—动统合能力要求不高,孩子完全可以应付得了。

找到解决作业拖拉的办法

根据上述分析,要解决孩子作业拖拉、提高作业效率,首先要想到孩子是否存在着视—动统合能力落后的问题。

这方面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和专业测验,来加以认定。一旦确诊,就要通过系统训练来加以克服、补救,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视—动统合能力不佳的孩子,视觉分辨能力一般较差,无法区分复杂图形中的点、线、面或各种形状。这样,在面对较多的作业时,在孩子的视觉里看到的就是一片杂乱无章,无法把握。

训练的办法是,让孩子多做一些图形背景的练习如图形辨异、仿绘等,训练该子的视觉对各种线条距离、长短、空间位置的把握。如果孩子是因为手眼协调能力差而导致的作业拖拉,则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手眼协作的运动如剪纸、迷宫或译码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进行拍球、丢接球、跳绳等训练。

如果不是视—动统合能力问题,那就要从改变学习习惯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