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送孩子上学,叮嘱的往往是两句话:一是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二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在晨会课、班会课上三令五申强调的也是上课要认真听讲,有时候甚至在上课时猛敲讲台,提醒大家要认真听讲。在素质发展报告书上,“上课认真听讲”或“不认真听讲”,也常常出现在孩子的评语中。
有人认为,强调上课认真听讲,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还不承认孩子是“课堂的主人”;但显而易见,孩子如果不认真听讲,学习就会大打折扣,不但什么都学不到,甚至还要影响老师上课、同学听课。
正确看待课堂听讲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要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就要知道怎样才是认真听讲?哪些行为属于不认真听讲?明确这一点,才能对孩子起到指导作用。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从孩子上课的反应看
从孩子上课的反应看,大体上包括以下类型:
①爱坐前排型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是孩子自己要求坐在前排、而不是老师排座位指定坐在前排的,往往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因为坐在前排更便于专心听讲。如果是临时择座,情况就不同了,有的可能是因为晚进教室,后面没座位了;或者是很久没来上课了,故意坐在第一排想引起老师的特别关注。
②猛抄笔记型
笔记抄得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课的认真程度,但与孩子的个性有关。有的人非常喜欢记笔记,感觉这很有成就感;有的则相反。
③坐立不安型
上课时东张西望、搔首弄姿、或走神、或无奈。如果不是因为内容孩子已经弄懂了,认为不需要再学,这种坐立不安就会影响学习。
④夫子不识学生型
一段时间过后,如果任课老师还不认识孩子,就表明这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学期结束时批卷、给分都会因此而降分。
⑤学生不识夫子型
一段时间过后,如果孩子居然不认识自己的任课老师,同样表明这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这种情形很少,通常是经常逃课的孩子。
上面几种类型,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不认真听讲”。最应提倡的是“认真听讲、偶尔抄笔记型——上课时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然后进行思考,适当作些记录。”可惜这个比例很小,大约不到20%。为了克服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两者不能兼顾的毛病,最好是三四位同学课后一起回顾、一起整理笔记,这是一种有效方法。
从老师上课的型态看
从老师上课的型态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猛写板书型
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算,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认真听讲、进度跟得上跟不上。孩子一旦跟不上做笔记,就会因为灰心而放弃。
对策:让孩子主动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
②只用投影、不抄笔记型
这种老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了然于胸,可是却苦了孩子不知道要不要做笔记:有时候字太少,不知道要不要抄;有时候字太多,根本就来不及抄。
对策:当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时,一定要主动向老师提出。
③没有教材、口头演说型
老师上课没有任何书面依据,讲到哪里是哪里。
对策:让孩子主动坐在前排认真听讲,重要的内容可以录音。
认真听讲的一条基本要求,就是上课时思路要紧跟着老师走。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以耳助听,边听边记
人的感觉器官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尤其以“耳”和“目”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个“聪”字,“耳”就占了一半。孩子在课堂上首先要认真听;其次是眼睛一定要看着老师,不能看着与听讲内容无关的图像和实物。眼睛为耳朵服务,非常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上课时,最容易走神的情形是:眼睛虽然看着老师,可是头脑里却在想其他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思想开小差。要克服这个毛病,最好的办法是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记,迫使孩子思想集中起来。
带着问题听课
要做到思路跟着老师走,有必要让孩子带着问题听课。上课以前先进行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孩子如果要从听课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地会集中注意力了。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今天上课老师将会讲哪些新的知识点?通过预习,自己有哪些问题还没有搞清,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哪些问题自己把握得还不够,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标注在书上,也可以写在笔记本上。如果没有搞明白,课上、课后都可以向老师请教。这不但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还有利于引起其他同学注意,共同学好这门课。
课堂上能否认真听讲,并不完全掌握在孩子手里,与各种干扰因素有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孩子学会排除一切干扰。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有意识地提高注意力
上课能够有意识提高注意力的孩子,通常听课都很认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学习时很少会受外界干扰。即使老师课并不讲得那么好,他照样能够自我约束、不让思想开小差。这样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考试也一定能得高分,别人容易忽略的分数他往往就能拿得到。
相反,一些孩子上课时怎么也无法集中注意力,一会儿抠耳朵、挖鼻孔、搔头皮,一会儿交头接耳、逗闹一下。有时候看上去好像听课还蛮认真,实际上头脑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学习怎么搞得好呢?
让孩子学会排除干扰
上课认真听讲、排除一切干扰的本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得到的。要通过自我训练,提高孩子的注意品质。
以课堂听讲为例,这方面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它的独特作用,否则老师又何必上这节课呢?孩子如果能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就会有意识地克服干扰因素。
②每个老师的讲课都有自身特点,要学会适应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要时常告诉孩子,不要错过了向老师学习的好机会。
③一旦出现课堂纪律混乱、老师讲课比较抽象等情况时,孩子最容易思想开小差,这时候要让他学会马上排除干扰、不受影响。
④上课时要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理解老师说的内容,并且要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如果只听不想,就会慢慢进入瞌睡状态。
⑤听课时要善于分配注意,一边听,一边想,一边记笔记,不至于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既然上课认真听讲如此重要,那么作为父母来说,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养成这样一种好习惯,每天问问孩子上课听懂了吗?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提问要有艺术
父母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要讲艺术。提问不当,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孩子反感,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大多数父母提问时都会就事论事,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例如,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孩子往往就回答“老师教了×个生词”或者干脆就“语文”、“数学”乱答一通。又问“你懂了吗?”“你会了吗?”孩子往往就说“懂了”、“会了”。类似于这种提问,看上去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实际上对指导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毫无帮助,甚至还会养成孩子说谎的习惯。
比较艺术的方法是,要问到学习的各个细枝末节方面去。在孩子不知不觉的回答中,父母就掌握了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
善于引导启发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为此,父母要注意训练孩子听课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从某一门学科开始,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课堂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一些什么要求?老师什么地方讲得详细、什么地方讲得简单,为什么要这样讲?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上课的内容有什么联系?等等。经常这样训练,孩子就慢慢知道应该怎样听课了。
如果孩子的回答不满意,甚至什么也想不起来,千万不要动辄批评他没有专心听讲,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回忆:“我想,你们老师肯定会这样说的……”听了你的这种语气,孩子一定会感到一阵温暖,觉得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父母。
父母除了对孩子进行提问以外,还可以通过让孩子给自己讲一讲题目的形式,来了解孩子的听课效率。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预先提出要求
为了促使孩子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父母可以首先看一看孩子即将要学些什么内容,然后对孩子提出要求说“这方面的知识我也不会”,或者说“这方面的内容我也很想了解”等等,“想请你学了以后回来也讲给我听听,好吗?”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孩子上课时就一定会认真多了,因为他回家后还有“做老师”的任务呢!
当然,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多了就露馅了。
认真当好“小学生”
当孩子给父母讲题时,父母一定要谦虚谨慎,像个“学生”的样子:提问时要举手,态度要亲切和蔼。决不要流露出半点游戏心态,更不能嘻皮笑脸,否则你的一片良苦用心就会前功尽弃了。
一方面,要认真回答老师(孩子)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允许加进一些“私心杂念”,将你认为很关键的知识点向老师(孩子)提出来,真正的目的是考考他学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