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点拨】(1 / 1)

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与多种因素有关。既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学习环境有关,也与孩子的心理、生理、毅力和学习兴趣有关。父母能够对孩子起作用的,关键是一些人为因素。

正确看待注意力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观察是学习的起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发现事物的细小差别。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多看多听

所谓多看,不但要经常看,而且要认真看,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特点、剖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所谓多听,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包括听广播、听录音等,侧重于了解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多看多听能够充分发挥大脑通过视觉、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凡是平时能够注意多看多听的孩子,信息量、知识量一般都会成倍增加的。

多问多想

所谓多问,主要是指把自己还不明白的事向老师、同学、父母求教,让自己了解更多。学问学问,学习必须得问,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多想,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事物,在自己的头脑里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前面多看、多听、多问的成果,在头脑中形成深刻记忆。

多记多写

所谓多记,是经常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想到的,用笔记下来。这会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理清思路,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积累作文素材。所谓多写,当然主要是指多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作文练习了。尤其是写作能力,只有平时多写多练,才能达到一个高境界,靠考试前突击是无能为力的。

“注意”是智慧的窗户,是一种良好品质。平时注重提高孩子的注意品质,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考试高分。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

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论注意什么,首先都必须主动去注意,才可能真正注意到。

有一次毛泽东和别人一起听何思敬讲《战略学》。因为是德文,所以何思敬就照着书一边翻译一边讲。课讲得实在不怎么好,其他人都觉得听这样的课兴趣索然,可是毛泽东却听得很认真,而且还不时地拿着红铅笔在本子上做笔记。原来,他从中吸收到了别人所忽略和不注意的内容。可以说,学习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一定会学到真东西。

向45分钟要效率

提高孩子的注意品质,最关键的是要向45分钟要效率。

一位孩子上课时并不专心,下课后却很用功,一刻不停地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做作业。显然,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埋怨自己是“脑子笨,缺乏天赋”,可实际上是缺乏有意注意的原故。

向45分钟要效率,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品质,这主要是:

①尽量减少无意注意的影响,克服心不在焉状态。

②要养成注意稳定、注意持久的良好习惯,专心听讲。

③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健康的体质会有利于注意的稳定。

④明确学习目的,自觉维持、稳定注意。

听力水平是决定注意力能否集中的主要标志之一。注重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是加强注意的基础和标志。不会听,就很难提高注意力。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讲究听的方法

提高听力水平,与听的方法是否正确非常有关。

以学习英语为例。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为105,美国人的平均智商只有100,可是中国人学英语怎么也学不到美国人的水平,为什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方法不对。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应该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包括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以及适合或略高于孩子水平的各种有趣材料。开始时不要看文字,而是从头到尾地听,听不懂的地方反复听。如果还是听不懂,至少应当听清各音节,然后翻开书看一看。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查查词典,然后合上书本从头到尾仔细听,直到能听懂全部内容为止。这种训练,有利于孩子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

而一旦读过了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不是用耳朵辨音,而是用大脑思索和背诵了。将来如果遇到新的内容,又会听不懂了。

不要光听不练

听力水平不仅仅包括听,还包括练。光听不练,等于没听。

同样以学习英语为例。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功是听、说、读、写,除了听之外,说、读、写都是练。这种练,关键是要“跟读+复述”。

所谓跟读,就是要跟着录音原文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纠正发音,又能模仿语音语调。考虑到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从模仿词组开始,然后再是句子,熟练后再整段模仿。

所谓复述,就是在跟读的基础上,听完一个句子或语段后进行复述。由于这时候不能听录音,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记忆力,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上课走神、思想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只要克服了这一点,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对提高考试分数大有帮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克服上课走神的主要途径

上课之所以会走神,关键是受无关事物的引诱,从而导致无法稳定、持久地把注意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造成的。为此要求:

①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排除各种无关刺激和干扰。

②善于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在听、读、看、写中,善于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学校上课每天要上几节不同内容的课,就是遵循的这个规律。

③要善于培养和保持兴趣。注意力集中依赖于兴趣,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并从直接兴趣过渡到间接兴趣。

④善于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导致注意力分散。

⑤学习活动要多样化,尽量避免单调刺激和机械重现导致疲劳。

⑥加强意志锻炼,凭借意志来支配注意、抵制**。

避免受其他同学情绪传染

上课走神是会相互传染的,要告诉孩子怎样避免这种传染。

一位高三孩子本来学习劲头十足,可是同桌突然告诉他说,他这几天看书、做试题时不知怎么的总会突然走神。这位孩子一听,马上也有了这样的感觉。于是,他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了另一位好友,谁知道,这位好友也马上被传染上了。他们的共同担忧是:“高考时也走神该怎么办?”越担忧,注意力就越无法集中。

心理学认为,这是“恐高症”的一种新表现,是因为孩子太紧张、太敏感而产生的“错觉”。克服这种传染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适当休息休息,换个轻松的话题,换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来复习。

孩子的注意力需要从小训练,注意力集中不集中,直接决定着他未来成就的大小。每个孩子的智商差异并不是很大,注意力差异就大了。当晚上所有电灯都灭掉、只剩一盏灯时,你会觉得这盏灯特别亮。同样,当孩子集中精力只做一件事时,这件事可以做到最出色。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都在安心做自己的事,孩子也会跟着学。

2.对所学学科持积极态度,是集中注意力的最重要因素。

3.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锻炼他同时注意多个事物。

4.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和持久。

5.学习时手脑并用,如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会有助于思想专一。

6.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情时,父母不要随意打扰他们。

7.给孩子制定规章制度,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8.限制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9.在家中为孩子留出一块专门空间,装饰朴素、整洁,避免色彩鲜艳的装饰,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10.每天的学习时间相对固定,这样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11.每天的学习场所单纯、固定。所谓单纯,是指视线内看不到无关的书籍、作业本;所谓固定,是指各类书籍、文具都要放在固定地方,不致于因为寻找而中断学习。

12.声音舒缓。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生气是正常的,但应该控制。

13.预料孩子可能会出现麻烦,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处理麻烦时要保持冷静。

14.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15.把孩子的坏毛病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例如可以对孩子说:“我很喜欢你,但不喜欢你做小动作。”

16.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明确的作息时间表,让他慢慢养成习惯。

17.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免白天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下。

18.当感觉比较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应当略微休息一下。

19.当父母教他新的东西时,要简短、清楚、有耐心、经常重复。

20.让孩子从一次只做一件事开始,逐步锻炼他精神专注。

21.经常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例如,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表中的数字1~25是无规律的),要求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一边数一边用手指出。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为25~30秒,七八岁的孩子时间为30~50秒(平均为41秒)。经常训练,非常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提高学习成绩。

22.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的活动转换要平和,要有过渡。例如孩子刚刚从外面风风火火地进屋,就不能要求他立刻安静下来做作业,这是违背孩子身体器官运作规律的。

23.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能太长,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般只能在15分钟左右,千万不能强迫孩子一天到晚坐着不动。

24.给孩子一定的责任,一旦完成任务,即使不理想也要予以表扬。

25.每次只允许他和一个小朋友玩,同时监管他们的活动。

26.切忌可怜、嘲讽、过分放纵孩子。

27.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他的自控能力。

28.让孩子学会自我解压,经常做一些身体、大脑的放松训练。

29.和老师一起交流怎样教育孩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