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处点拨】(1 / 1)

智商和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确实有关,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太大,更不是绝对的。因为归根到底,目前人类的大脑潜能开发水平平均只有5%左右,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他的智商高达278),大脑开发也只达到13%左右。一个人的智商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尤其是通过增强非智商因素来加以弥补,这一点已为无数研究所证实。

正确看待智商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智商高低有遗传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每一对父母当初找对象时,千挑万选还不是为了找一颗聪明、能干、漂亮的基因种子?当父母要抱怨孩子智商低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想一想自己。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智商高低主要靠遗传

科学表明,智商和遗传确实有关,确切地说,智商的70%是由遗传决定的。我国科学家测定,我国儿童智力的遗传度为64.3%,其中学龄前儿童为65.6%,学龄期儿童为63.0%。

研究发现,一些遗传性疾病患者、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他们的智商更高。例如,遗传性高度近视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形成近视时,智商就已经高于其他孩子了。虽然这种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但却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智商与遗传相关。

决定智商的8对基因全都位于X染色体上,这导致了智商的遗传规律是:

①男孩的智商全部来自母亲一个人的遗传,所以,智商分布会偏向两个极端(“天才”多,“蠢才”也多)。当有些母亲咒骂孩子如何如何蠢笨时,她恰恰忘了孩子遗传的全都是她自己的基因。

②女孩的智商来自一半来自母亲遗传、一半来自父亲遗传,这种中和作用,使得女孩的智商分布呈橄榄形状态(“天才”和“蠢才”较少,一般性居多)。

智商高低不完全靠遗传

智商高低有遗传因素,但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环境、饮食在其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在狼群哺育下长大的“狼孩”,重新回到人类社会学习10多年,仍然只能像孩子那样吃东西和玩耍;在世界各国,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平均智商要高于其他地区,这是大中城市几百年来对高智商人口不断吸引过来安家落户、然后一代代遗传下去的结果;生活在寒冷、环境恶劣中的人,千方百计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开动脑筋捕猎动物,因而他们的智商要比没有这种后顾之忧的人更高……这些都证明了环境对智商的影响力。

就饮食方面而言,由于肉类所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恰恰是人脑发育所必需的,所以喜欢吃肉的人智商会更高一些。

智商高低和学习成绩有关,但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必然的。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考试分数高,因为决定考试分数的因素还有很多。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非智商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

智商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远远没有非智商来得大。

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可是往往却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娇生惯养、懒惰、意志薄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老师往往看得更清楚:班上智商最高的孩子,考试分数往往都不是最高;而考试分数最高的人,必定是最勤奋、有毅力的人。

想当年,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智商不可谓不高吧,可是在小学读书时每次考试总是倒数第一,只读了三个月书,就被学校劝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到底,智商测试的是人的天赋,而考试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两者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聪明的大脑需要精心维护

大脑需要保养才能发挥作用。一个人哪怕智商再高,如果不注意用脑卫生,这种先天性优势也会消失殆尽。以下不良习惯有损于大脑:

①长期饱食:会导致脑动脉硬化、脑早衰、智力减退等现象。

②不吃早餐:会导致血糖供给不足,引发大脑营养供应不足。

③甜食过量:会妨碍大脑发育,尤其是会降低儿童的智商。

④少言寡语:会抑制大脑发育和锻炼,不利于大脑发展。

⑤睡眠不足:会加速脑细胞衰退,聪明人也会糊涂起来。

⑥蒙头睡觉:会因为棉被中氧气浓度不断下降而危害大脑。

⑦不动脑筋:会因为大脑得不到有效锻炼,加快大脑退化。

⑧带病用脑:会因为勉强坚持学习降低用脑效率、造成脑损伤。

⑨空气污染:会因为大脑供氧量不足,影响大脑工作效率。

⑩长期吸烟:会使得脑组织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

由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考分高的人并不一定智商就高。绝大多数孩子只要能调整好非智力因素,就能在学习上取得理想成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高手缺失使得高考状元脱颖而出

要论考分最高的孩子,非各地高考状元莫属。可是,高考状元的考试分数就一定是最高的吗?初看起来确实如此,而实际上这是与考场上众多高手的缺失分不开的。

重庆一位高考状元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表白,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说:“感谢我的两位师兄被保送清华而没有参考,有他们在,这状元是轮不到我的。”这虽然是一种自谦,却也反映了部分事实。

因为早在高考之前,不少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优异者,就已经被清华、北大之类的重点高校抢先录取;大学自主招生,更使得一批学业突出的孩子早已名花有主。正是这些高手的退场,使得高考状元花落另家。

学习后劲和平时成绩的关系更密切

在我国目前一考定终生的背景下,高考成绩最引人瞩目。可是实践表明,孩子的学习后劲与平时成绩的关系更为密切。

美国某州立大学的调查表明,学生入学3年后的学习成绩,相关度最高的是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最低的恰恰是入学时的考试成绩。我国上海大学所作的调查,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如此,目前对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它无法反映孩子的平时成绩。也就是说,平时成绩好的孩子高考分数不一定就高,而平时成绩才能真正反映孩子的学习后劲!

智商的核心在于智力,而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等认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加强对孩子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心理活动过程的组成部分,而思考则是一种思维过程。孩子的思维总是从惊奇和疑问中开始的,惊奇于心、疑问在脑。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孩子的思维训练,具体要求是:学龄前侧重于动作思维、小学侧重于形象思维、中学侧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大学及成年后侧重于直觉思维。

加强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听清、听懂、听进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目的是为了师生同步思维。离开了这个过程,孩子的思维就会发生“中断”。许多孩子学习困难,最初都是这样造成的。他们的智商一般或偏低,语言运用、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容易出现障碍,虽然学习很努力,渴望成功却得不到成功,因而处于苦恼、自卑状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从课堂同步思维开始。

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要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给他以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单调乏味的生活,只会束缚孩子的思维,让它变得缺乏创造力、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野”一些并没有坏处,至少能增长见识、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和同伴们一起玩耍、交往;另一方面,无论孩子捡“破烂”还是拆东西,都要注重让他学会自己思考、分辨事物,提高动手能力。常常看到一些调皮、贪玩的孩子学习更聪明,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它会促使孩子进行思考、提高智力。

既然智商不是决定考试分数高低的决定因素和最终因素,那么,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成立的。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是中等水平,通过勤奋、努力,同样会取得好成绩。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不要让孩子测智商

现在有许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测智商,这大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通过测智商,及早给孩子定向培养;另一种情形也是更多的情形是,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时,想看看孩子的智商究竟有没有问题。

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对于前一种情形,单靠给孩子测智商,是无法测出孩子未来的。对于后一种情形,一旦孩子的智商偏低,会给孩子和父母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放弃努力。父母在垂头丧气之余,也似乎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找到了一种借口。而如果智商测试偏高,父母似乎心理上得到了一定满足,可是并没有真正解决学习成绩不好的实质问题。相反,孩子还会因为自己智商“偏高”而沾沾自喜,放弃努力,从而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提高考试成绩

无论孩子的智商高低,优良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懂得了这点,父母就要尽最大努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孩子加以培养。事实上,既然智商高低是“天生”的,那么,孩子和父母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智商很高的神童成年后,一部分人确实成就很大,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过尔尔。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者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性、进取心、好胜心等方面都非常强。这也再次证明了,在这些智商相同的人身上,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成才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