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年大学一座难求(1 / 1)

依依乡情 严行方 375 字 1个月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之外,“老有所学”也提上了现今老年人的生活日程。

不少老年人希望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交友。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要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国老年大学数量每年都有增加,但是老龄化在加快,供需缺口仍在扩大。

破解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市、区老年大学大多离家比较远,作为基层社区可以和老年大学合作,在社区建分校,充分利用社区的多功能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免费的教育和学习。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办分校就能加快普及基层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办学和教学质量,普惠更多老年人。

二是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与政府投资并行的渠道办学。老年大学一方面可以获得政府资助,同时也可以适度提高学费,有效将社会力量引入,形成老年大学办学的递进型层级机制。

三是社区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老年大学的教师完全可以让退休的专业教师来担任。依靠学员来办学,不同行业的老年人长期积累的知识是一笔宝贵财富。这种老年人互帮互助的系统教育理念,自然会使得老年教育的质量大大提升。

最美不过夕阳红。现今有知识的老年人退休后,思想观念有很大的转变,“文化养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意识,许多老年人希望能通过教育来弥补年轻时未能达成的兴趣,他们结伴走进社区老年大学,学习琴棋书画,重新焕发人生第二春。

老年人就近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学习,把一种开朗的心态传递到自己家庭,传递给身边的邻里,也是社区文明素养提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