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式进入开学季,大学新生上学生活费的问题又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大一”学生问父母要4千元生活费遭拒觉得委屈?明明是狮子大开口了,却还理直气壮地感到“委屈”。真不知道她“委屈”什么?我觉得,大学生的消费观、理财观和劳动教育等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时代虽然不同了,刚上大一的大学生们,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父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大学生尽量摆脱“伸手党”的角色,尝试勤工俭学、自力更生。俗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能赚多少钱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丰富人生的体验,了解挣钱养家的不易,让自己从“孩子”成长为“成人”。
大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应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至关重要。不能平时做“大人”,伸手要钱的时候做“孩子”。大学生可以有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欲望和追求,但应当自己慢慢学会承担。为人子女,也应该懂得体谅心疼父母,不够可以自己赚钱补贴。大学生活费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来,不要刻意攀比。
虽然大多数父母基于情感、道德和习惯,仍将为正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子女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视为自己的责任,但此为父母的道德选择,而非法定义务。倘若大学生们不改变“父母就该如何如何”的偏颇而自私的想法,不认识到校园消费主义错误思想的根源,不懂得感恩回报、自主奋斗、积极进取,而是一味依赖父母和他人来解决困难,将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