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中的乡邻情深(1 / 1)

依依乡情 严行方 778 字 5天前

春节将近,70多岁的老妈也开始忙着准备置办年货了。“买点春卷吧,假如你姨从外地回来,可以给她吃,有年味。”“还得买两只茶壶,送给外地亲友。”“还要买几瓶酒,乡下的伯伯和叔叔他们爱喝”……她一边忙着拖地、抹桌或洗菜,一边与我唠叨着。

也常常,老妈惦记着的亲友乡邻也惦记着她。这不,前几日小年这天,乡下的堂兄和堂嫂来了,带来了刚做好的团子和馄饨,还有乡下自己养的土鸡。老妈买了点菜,熬了萝卜排骨肉汤,烧了红烧鱼,又小炒了几个蔬菜,请他们吃个便饭。饭桌上,老妈与这两位老亲又是说不完的话。从长辈们的健康说到小辈们的婚事,从过去说到现在。饭菜吃得差不多了,话头却越来越热。之后,老妈又递给堂兄几百元。“拿着啊!”老妈说。

“你总是这么客气,谢谢了谢谢了。”堂兄说。我负责送堂兄夫妻俩到公交站台。这位山里的老哥哥已然60多岁,身材矮小,头发花白,但老是忙活在山上的他精神很好。他左手右手提着我妈送给他们的水果牛奶,一个劲地说:“你妈人好,山里亲友都说她好的。我娘在世时,每到过年也来的,带着她亲手做的团子。但前年,我娘走了,我只能和你堂嫂来了。”

这让我忆起每年过年,我们去乡下探亲。老妈总是提前几天就准备好送给乡下亲友的大包小包,有酒有水果有糕点甚至还有衣服。有的是她特地去超市选购的,有的是我们孝敬她的。我暗暗吃惊,这么多东西,老妈她要准备几天啊!每次老妈都要用小推车推着这些礼物,一件件放到我们车的后备箱中。

老远,山村里的亲友就在那等了。那棵千年白果树下,“来了来了……”老远就有亲友欢乐的笑脸,热情的招呼。

可惜,前几年我家女伯伯仙逝了,还有堂兄的母亲,也即我伯母。早些年,这老姐妹俩总是双双在过年前一起坐车,带着团子来看我妈。我妈则早就给他们准备一大堆年货,还有自己省吃俭用的几百元钱。我也惊奇,老高中生的我老妈,对于这两位不识字的乡友总有说不完的话。很显然,这缘于老妈的真心实意。她愿听她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愿意尽一已之力去帮他们。也于是,只要包括在世时的女伯伯在内的村里亲友一有困难,便会打电话给老妈。出生宜城小镇的我老妈天生热心肠,这点与我外婆很像的。每年尤其是过年,老妈要送不少钱物给乡下亲友。除此之外,乡下亲友有人生病住院,老妈也总是要熬了汤、做了菜去探望。我更记得有年过年,老妈特地带了几百钱去看望一80多岁其实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村民。“二三十年前,他帮过我们一个忙,虽然当时我们已表过感谢,但也要记着去看看他。”老妈告诉我。

可以说,老妈的敦厚善良、热心助人,尤其是对乡下亲友的那种赤诚,是一种家庭的熏陶,家风的体现。而这种赤诚,更彰显在过年过节中。

我听我那80多岁远在外地的大舅说过,多年前大舅才10岁,外公在宜城当地做医生,远近有名,而且特善良热心、助人为乐。平时有穷人看病付不起钱,他是不在意的。而且,过年前外公还嘱大舅,凌晨时分,大舅带上一小袋米,敲下几家邻居的门,轻轻地放在门口。我能体味到外公行善不留名的那份善意。

外婆也是菩萨心肠。那时候,亲友众多,来往更密,尤其是过年时,外婆对他们无论贫富一律笑脸相迎。遇上穷亲戚,外婆还递上一点钱。

我记得外婆在世时对我说过一句:“云儿,外婆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了,以后遇上苦人家,你就给上一点,就当是帮我行的善啊!”

“好的,外婆,我记住了。”我说。那时,正好有无锡朋友来宜兴一希望小学结对助学,作为陪同者的我,看到一个只有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的家庭,便特地捐上200元钱。

前不久,宜兴绿叶义工站举办年会,表彰众多社会热心人士。我也因捐书之故,获评先进。

我想,我们的家风之一便是敦厚善良、助人为乐。从我外婆外公那辈始,到我老妈,还有我舅舅,还有我的大姨二姨他们,都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