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大峡谷穿越,并不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虽然峰回路转、移步换景,但近5小时的徒步翻越,毕竟很耗体力。
曲曲折折的山道上,游人、挑山工、卖山货的,都以不同的身份、年龄、职业、经历,在大山深处感悟着不尽相同的人生。
“对不起,请让让!”这是山道上听得最多、话短局促的谢语。
两根竹子、两条扁担、一张藤椅,绳子把他们最简单的劳作工具相互缠绕系紧。
两人一前一后,猫着腰、弓着身,弯弯的扁担、紧绷的绳子勒着他们的左右臂膀。游客的重量,全落在他们的肩背腿脚上了。
黝黑的肤色、矮矮的身材、厚实的肩膀、粗壮的小腿,他们挺着腰,低着头,一步一步往上登。脖子上的毛巾,早已是湿漉漉的。停一停、擦一擦、拧一拧,接着往前赶。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强健的体力,就是他们生存的本钱。
“你们太辛苦了,别那么急着赶,歇歇吧!”有着恻隐之心的游人说。
“很想歇,但不能啊。歇下来,就起不来啦!”抬滑竿的说。
旁边的年轻游人在说:“这20来里的山路,抬着滑竿900元,要是我9万元也不抬!”
被人抬着的惬意赏景,扛着滑竿的汗流浃背。我,感恩自然的美好,更感谢靠着体力、抬着滑竿生存的他们给我的勇气。